黃酒,我國谷物酒的鼻祖,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與白酒一樣有著古老的歷史和悠久文化,與啤酒與葡萄酒共成為三大古酒之一,但黃酒的年產量和銷量盡如人意,但事實上黃酒是非常值得飲用的,那是怎么制作的大家知道嗎?相關的介紹如下!
黃酒的制作原料
黃酒是以谷物、紅薯等為原料,經過蒸煮、糖化和發酵、壓濾而成的釀造酒。紹興黃酒的做法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藥,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黃酒的品質特征
黃酒具有獨特的色香味格,堪稱中華黃酒前列味。色,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純凈可愛,使人賞心悅目;香,有誘人的馥郁芳香,貯藏時間越久越香;味,醇厚甘鮮,回味無窮,甜、酸、苦、辛、鮮、澀與味和諧融合于一體;格,指由色香味綜合形成的一種不同尋常的風格和格調。
黃酒的釀造技術
1、選料蒸煮:選含糖量高的新鮮紅薯,用清水洗凈晾干后在鍋中煮熟。
2、加曲配料:將煮熟的紅薯倒入缸內,用木棍攪成泥狀,然后將花椒、茴香、竹葉、陳皮等調料,兌水22千克熬成調料水冷卻,再與壓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裝有紅薯泥的缸內,用木棍攪成稀糊狀。
3、發酵:將裝好配料的缸蓋上塑料布,并將缸口封嚴,然后置于溫度為25-28攝氏度的室內發酵,每隔1—2天攪動一次。薯漿在發酵中有氣泡不斷溢出,當氣泡消失時,還要反復攪拌,直至攪到有濃厚的黃酒味,缸的上部出現清澈的酒汁時,將發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卻。這樣制出采的黃酒不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則,制出的黃酒帶酸味。也可在發酵前,先在缸內加人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后再將料倒人。發酵時間長短不僅和溫度有關,而且和酒的質量及數量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發酵中要及時掌握漿料的溫度。
4、過濾壓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凈,把水擰干,然后把發酵好的料裝入袋中,放在壓榨機上擠壓去渣。擠壓時,要不斷地用木棍在料漿中攪戳以壓榨干凈。有條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然后將濾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在70-75攝氏度保溫20分鐘,目的是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待黃酒澄清后,便可裝入瓶中或壇中封存,入庫陳釀1年。
黃酒按照釀造工藝分為傳統煮制和現代蒸制的方法
前者原料在煮制過程中由于水分少、溫度高,經過煮制過程之后,顏色加深,這在以后發酵過程中便充當了天然的著色劑,在煮酒過程中通過把握溫度和時間可以調整酒質顏色的深淺。然黃酒傳統工藝在工業化生產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到了近代黃酒的批量生產工藝改進為蒸制之后進行拌曲發酵,相比于傳統的釀造工藝。但是后期黃酒的顏色需要借助與焦糖色的添加才能形成,焦糖色屬于天然的著色劑在黃酒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黃酒名字的由來
黃酒顧名思義因為顏色是黃色所以得此稱謂,與白酒清澈透明不同,黃酒顏色多褐色、黃色、棕色等,也有部分黃酒呈現無色的狀態。對于黃酒顏色的成因,有很多朋友比較好奇黃酒顏色和哪些因素有關,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黃酒并非黃色,大部分黃酒顏色呈棕色,或深或淺,如江浙一帶生產的黃酒;少部分是黃色或者淺黃色,如房縣黃酒;也有紅色的黃酒,如福建的紅曲黃酒。黃酒顏色,大致是由于釀酒工藝或者使用不同的酒曲而形成。
現代黃酒的生產,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多數采用蒸飯工藝,酒色由添加焦糖色完成。但傳統釀酒工藝,有煮飯一法,即飯是煮熟的。由于煮飯過程中因受熱不勻,會產生焦飯,在此后的釀造中,就充當了著色劑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