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那年,他辭去了政府公職,前往澳大利亞求學,三年后歸國創立公司,致力于污水處理和資源化應用領域。18年后的今天,這家名為碧水源的公司,旗下數千個膜法水處理工程每年再生水資源70億立方米,接近黃河年徑流量的九分之一,相當于海河的三分之一,超過北方不少中等河流的水量。他的掌門人便是文劍平。依托自主研發,他讓碧水源掌握了治水的核心科技,堪與西門子比肩。
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考生,文劍平考入中南林業大學,畢業后在科技管理部門工作多年。在此期間,文劍平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中國水資源不斷惡化的嚴重性,也了解到發達國家水資源保護的先進理念和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為了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他毅然辭掉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只身趕赴澳大利亞攻讀市政水資源管理專業。
2001年,留學歸國的文劍平創辦碧水源,希望用自主研發的膜技術解決中國“水少、水臟、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在文劍平看來,解決水污染問題的關鍵是將污水“資源化”。經過了多年研究,他率領碧水源研發團隊攻克了膜法水處理技術領域的三大國際難題,其中高質量PVDF中空纖維膜的研發和生產技術令我國徹底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全面封鎖,結束了我國MBR用膜依賴進口的歷史。從此,膜法水處理技術成為了中國人用得起的技術,污水處理效率大大提高。
17年來,文劍平作為第一發明人申請專利56項,主要發明人76項,并獲得了兩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碧水源也從最開始運用相對單一的技術處理幾噸污水,到現在利用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等多重技術處理近1000萬噸污水。如今的碧水源已經成為環保水處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國內市場已經能與GE、西門子兩大國際巨頭平起平坐。
“中華不碧水,吾輩誓不休。”中國有七條大江、五大湖泊,為了實現“中華碧水”,文劍平在污水治理這條路上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