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地的名稱,最初是從荷蘭文Brandewijn而來,意思是“可燃燒的葡萄酒”(Burnt Wine)。而釀造白蘭地的方法,則被認為最早起源于中國。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在1000多年以前的唐朝時期,中國就開始用葡萄發酵并制作蒸餾酒。著名的研究中國科學史的英國專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博士,也曾發表文章認為,世界上最早發明白蘭地的應該是中國人。然而直到中國第一個民族葡萄酒企業,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成立后,中國才真正開始了白蘭地工業化的發展。
1892年,南洋華僑張弼士出資三百萬兩白銀在煙臺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葡萄釀酒公司,主要釀造白蘭地和葡萄酒。在成立之初,張弼士就讓自己的侄子張子章從法國科涅克地區引進了最適合釀造白蘭地的葡萄原料白玉霓。但光有原料還不行,白蘭地的口味要靠釀酒師的舌尖和鼻子來敲定。當時身為奧國駐煙臺領事官的拔保男爵,持著奧匈帝國頒發的釀酒證書自薦上門,成為張裕的第一任釀酒師。為了釀造出上好的白蘭地,他索性把辦公桌搬到張裕,一邊釀酒一邊辦理外交。
張裕第一瓶白蘭地從1896年開始釀造,在地下酒窖里陳釀了整整十八年,一直到1914年經國民政府工商部門注冊才正式發售。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即世界博覽會前身)召開,身為中國“游美商業報聘團團長”,張弼士帶著中國最早的白蘭地以及40余人的報聘團參加博覽會。當時,外商對中國的白蘭地還聞所未聞,面對冷冷清清的展臺,張弼士決定主動出擊。他倒了一杯張裕白蘭地,向一位名叫莫納的法國商人走去。莫納先生漫不經心地搖晃著酒杯,不料那琥珀色的液體彌漫出的酒香撲鼻而來,令他十分驚訝;泯上一口,醇厚的味道使他更覺陶醉。最后,張裕白蘭地在此次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張弼士在慶祝獲獎的酒會上意味深長地說到:“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發憤圖強,后來居上,祖家的產品都要成為世界名牌!” 為了銘記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張裕公司特地把“金獎”二字加在了自己的白蘭地商標上,由此,張裕金獎白蘭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