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一種神奇的農作物:人們曾歌頌它、贊美它,它曾是人類祖輩賴以生存的生命基礎;也曾輕視它,嫌棄它,認為它口感不好、味道苦澀,不配作為主食孕育生命。它就是——高粱。
高粱的發源史,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
那高粱到底起源于何地,于何時開始于人類產生糾纏的呢?據現存可考的資料,高粱的真正身世乃是來自東非的古埃塞俄比亞。
距今5000年前,古埃塞俄比亞人馴化了這種耐熱、耐旱的作物。高粱得到馴化之后,隨即沿東西兩個方向迅速擴散。 距今2800年前,高粱東擴,隨著阿拉伯商人船隊,從東非區域沿海路到達印度;距今950年前,再從印度傳進中國。
高粱的發源地,如圖上紅色所標
作為外來物種高粱到底是如何上位的呢?
在古代,高粱因籽粒里面含有單寧和花青素,導致天生口感酸澀難咽;所以相對于水稻、小麥和玉米等糧食作物來說,更多是被當作經濟作物來看待,是一種被輕視的糧食。
遼金元時期,少數名族與中原文化碰撞頻繁。蒸餾技術開始在中國普及,高粱終于迎來價值最大化的契機。因為它能蒸餾出最好的烈性酒,中國人稱之為燒酒。
明代以后,當時朝廷為了治理水患,利用高粱的極強適應能力和耐貧瘠的能力,下令農民廣種高粱,以其桔桿加固河堤,剩余的高粱籽除做民食及牲口飼料外,則用于釀酒。
自此,高粱得以在我國開始廣泛地種植,發展至今日,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高粱區域種植面積占全國高粱面積高達85%-90%。
由于我國南北氣候,降水等環境因素差別很大,所以高粱在我國南北呈現出不同的品種屬性。南方高粱多為糯型高粱,是釀酒的優質原料;北方高粱多為梗型高粱,以食用和飼用為主。
高粱如何逆襲,造就“天下美酒出高粱”?
在清朝中期以前,中國主流的酒種還屬南方黃酒,主要是以糯米,大米為原料釀制的酒。南方以黃酒為主,米酒為輔;北方則以黃酒為主,燒酒為輔。
而到清朝中葉后,由于戰亂不止,糧食減產,糯米,大米屬于主流糧食,為了緩解糧食壓力,政府開始提倡使用不是屬于主流糧食的高粱作為釀酒原料。所以以高粱為原料的北方燒酒迅猛發展,燒鍋遍及北方各省,社會飲酒習慣也逐漸向燒酒全面傾斜,自此也開啟了高粱為主要釀酒原糧的霸主時代。
高粱為何如此適合釀酒?
現代研究發現,高粱粒中除含有釀酒所需的大量淀粉,適量蛋白質以及礦物質外。最重要的是,含有一種神奇的物質——單寧。適量的單寧,對發酵過程中的有害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夠提高出酒率。而單寧產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質又賦予了白酒的特有的芬芳。
淀粉含量高、蛋白質、脂肪含量低、食用適口性差這些典型特點,注定了高粱的命運,那就是——為中國白酒而生。中國十二大香型白酒當中,除米香、特香、豉香型酒以大米為主要原料。濃香、清香、醬香、鳳香、芝麻香、藥香、兼香、馥郁香、老白干香均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幾乎可以說,高粱已經成為了中國美酒的靈魂。
東方國賓醬香酒為了釀造好醬酒,從源頭嚴格抓起,釀酒原糧特別甄用茅臺鎮特有的紅櫻籽糯高粱。紅纓子糯高粱不同于北方的普通高粱,紅纓子糯高粱顆粒堅實飽滿,皮厚結實,只有它才能經得起正宗坤沙酒的“12987”傳統釀造工藝,需要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期間還要經過多次“回沙”和翻烤工藝,可以說天生是為釀酒而生的。
另外紅纓子糯高粱富含1.68%的單寧和支鏈淀粉含量高達90%以上,能抑制發酵過程中有害微生物的產生,并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從而賦予東方國賓醬酒特殊的香味。每一滴東方國賓醬酒都是酒體醇厚,醬香突出,陳香明顯,幽雅馥香,回味甘甜,是正宗優質的大曲坤沙醬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