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這個東西吧,在全國范圍內存在感明顯不如白酒跟啤酒。但實際上它才是真正的我國的傳統酒類,從新石器父系氏族文明開始出現雛形,距今已經超過7000年了。
只是發展到今天,黃酒的市場份額只有全部酒類的12%左右,名次也落在白酒,啤酒,葡萄酒之后。而且它有多窘迫,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2015年,黃酒的三家上市公司古越龍山,會稽山和金楓全年銷售總額33億多,利潤3億多。而茅臺一家銷售總額就超過了410億,利潤227億。看出來什么了沒有?你黃酒行業的整體利潤都沒臉說是茅臺的零頭,充其量算茅臺這頭牛身上的一根毛。
再說一句更扎心的:你黃的利潤率只有不到10%,人家白的,超50%…
沙洲優黃酒
所以你問的十幾塊的黃酒能不能喝?要我說,別說十幾塊了,我老舅那么有錢的人,現在還喝幾塊錢一瓶的加飯酒(黃酒最便宜的一種)呢?十幾塊的怎么就不能喝了?
但是黃酒也分低中高檔,最便宜的幾塊錢,班的有10幾,20多,30多,稍好一點的上百。我們老板曾經拿了一瓶塔牌的50年陳的紹興花雕出來孝敬他老丈人,1萬多塊。
這里我也不想談口味了,頭條里多的是黃酒的酒仙,不知道要比我高到哪里去了。咱就聊一點深層次的東西。
總的來說黃酒這個市場就現在看來很不成熟,導致黃酒的價格整體偏低
說句難聽的,江小白這種口感和味道的白酒,放在黃酒里也就等于喝了頭疼的要命的加飯酒。
但是你看人家營銷做的,一方面是文案高絕,會撥動年輕人的心弦。另一方面是這個市場非常成熟,他能賣得出去。但是黃酒行嗎?
其實黃酒和白酒的受眾年齡段是重合的,大多數需要人生積淀。但人家江小白就能另辟蹊徑在年輕人層次中大賣,你黃酒呢?這兩年我就看到一個廠家的香雪還有那么一點意思,但影響力比江小白那是差的一點半點。
所以在我看來,黃酒這個市場的普遍價格是偏低的。可能說這個話有人不高興了:“你什么意思?云資本家當的很過癮?老百姓喝便宜酒你還渾身難受啊?”
并不是,只是這些年做的都和采購相關的工作,知道黃酒的摻假和勾兌遠比白酒少。但是一瓶酒精和香精勾兌出來的白酒能通過包裝營銷,忽悠一批韭菜賣個上百塊乃至幾百塊。而真正釀出來的黃酒卻只能賣個十幾二三十,這就是市場的專業度天差地別的原因。
黃酒這行,明顯不擅長包裝和與時俱進。直到現在很多宣傳黃酒的營銷和廣告,還都停留在上百年前的老腔調上,年輕人一看就覺得一股霉味兒。新興主力消費群體不買,市場就繼續萎縮,好酒就越賣不上價了。單靠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梆子,根本撐不起來這個市場。
西塘黃酒
先說黃酒的成本
說起黃酒很多人都覺得黃酒不貴,其實黃酒的釀酒成本真的不低。比如水啤,每升一般成本不到1毛7,好一點的精釀啤酒成本則在2塊左右。
而黃酒則取決于你所用的原料,老人都說一斤糧食九兩酒,剩下的亂七八糟的加起來就是它的價格。所以它比精釀啤酒的成本只高比不低。但是精釀啤酒什么價?你黃酒什么價?
其次,黃酒的成本絕對也要比那些勾兌的酒精白酒成本要高得多。但是市場不行呀,賣不出價呀。所以現在就出現了一種怪情況,就是老老實實釀黃酒的人不愿意存酒。
新釀出來的黃酒其實顏色是不黃的,所謂黃酒的黃色是經過時間沉淀一年以上,酒體自然發酵形成的。所以真正的黃酒很大的一部分成本是時間成本。
可沒辦法啊,本來利潤就不高,誰存得起啊?所以黃酒企業就會把新酒加入食用添加劑“焦糖色”,然后推向市場。玉碗盛來琥珀光,其實不是葡萄酒,而是加了顏色的黃酒。
本來黃酒就賣不上價,現在又是新酒加了焦糖色,你覺得能賣多少錢呢?再加上黃酒本身市場就人家白酒那么厲害,不會在包裝和營銷上多花錢,自然價格就不高了。
所以大廠家十幾塊的黃酒是絕對可以喝的。在我老舅的浙江老家,那還能買到四五塊一斤的黃酒。都是老生意,絕對不會拿勾兌的坑你。
客家黃酒
其次,黃酒的衰落和時代的變遷有一定關系
前段時間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曾經說過一句話說:為什么年輕人不喝茅臺,是因為他們還沒長大。
茅臺的確是好酒,沒什么好說的。只是這句話的優越感…嘖嘖嘖。實際上在五六十以前,稍微體面一點的人喝的都是黃酒。黃酒配酒席,燒酒是拿來配豬頭肉的。
那時候哪怕是北方人,上了年紀了也多會喝一點黃酒,花雕在北方熱銷也證明了這一點。當時社會名流請客也多以黃酒為主,隨便翻看一下他們的家宴名單就足以證明。
但為何現在發展成全國4000多家酒企中,白酒企業就占了2500多家,而黃酒只有區區不到200家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當時糧食緊缺,只能推廣酒精勾兌,也就是所謂的液態發酵。
第二,以白酒為主的酒文化,通過酒企推波助瀾而逐漸成為主流。
前一點導致白酒行業如火箭上天一般發展。酒廠可以不冒煙,可以不買糧食,只需要買食用酒精過來自己勾兌就行了。而且說實話,很多人是并不懂品酒的,酒只要夠辣夠勁就行了。
不見炊煙裊裊,只見萬瓶白酒魚貫而出。你真正以糧食釀出的黃酒比得了嗎?按照當時的形式,我還甚至可以殺人誅心的說一句:你黃酒浪費那么多糧食,心里不會痛嗎?
其次就是惡臭的酒文化。這里不是拿白酒背鍋,而是因為這種酒文化恰恰主要以白酒為載體在社會上盛行。以我個人的觀點,現在根本沒有酒文化,有的只有酒規矩。這種酒規矩的本質,就是通過折磨弱者來得到一種征服者的滿足感。
北宗黃酒
所以現在的惡臭酒文化歸根結底就一句話:讓你喝就是看得起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而這個酒文化中的弱者,有可能是剛進公司的小白,也可能是乙方的業務。一群中年油膩男,肚子里沒點東西,還想用酒耍威風。你跟我說這叫文化?
白酒酒企在里面起了什么樣的作用?你看廣告詞:“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或者“是兄弟就干了”…如果都跟黃酒一樣溫敦敦的,他酒就賣不動了。
其實真正的酒文化,是李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是辛棄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歐陽修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是杜甫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以黃酒為主的中國傳統的酒文化。早就已經隨著時代大潮偏安東南一隅,翻不起什么浪了。
黃酒為了適應市場,也學著開始了勾兌業務,這就更導致了黃酒價格的不同
黃酒行業的質量標準(國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GB/T13662,還有一個就是紹興黃酒的GB/T17946。兩者本質上沒有誰高誰低,但一般黃酒資深人士都表示紹興黃酒的質量略高一些,可以看成是黃酒國標13662的plus版。
烏氈帽冰雕黃酒
現在我們知道,只有符合這兩種國標的黃酒才是真正的原漿酒。但問題是黃酒的新酒也就幾塊錢一瓶,而老酒往往要幾百上千。喝幾塊的覺得面上無光,喝上千的吧,肝不疼心疼。
便宜的沒檔次,貴的又賣不動,那怎么辦呢?江浙人一拍大腿,豁出去了!跟白酒一樣,搞年份酒!
所以這份國標中,就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標注酒齡,簡單的說就是在黃酒中添入一定比例的年份酒,從而達到可以標注幾年酒齡的許可。
黃酒在以前真的是不會勾調的。但是正如我前面說的,很多人是不會品酒的。所以怎么樣把黃酒調的好喝,那也真是一門學問。
在原漿酒中勾調年份酒,主要有兩方面考慮:
第一,降低成本。
第二,改善酒的質地,讓酒的口感一致。
說實話,1~3年的黃酒最好喝。超過5年的純年份黃酒現代人真的喝不慣,現在的釀酒技術也遠不是以前能比的了。不光黃酒,其實很多酒都是如此。比如啤酒,德國就有一批人,搞什么向遠祖致敬活動,釀造1000年前的啤酒。當時一個個喝完嘔吐的都成噴射狀…臉兒都吐綠了。
所以現代人的口味早都已經變了。周天子吃的那些東西,能比英國的仰望星空派還黑暗十萬光年。比如周赧王最愛吃的蝸牛醬配酸薺菜,你吃得下去不?那老黃酒喝不慣怎么辦?只能勾調了。所以現在市面上的所謂三年陳,五年陳,八年陳…100%都是勾調出來的。
年份酒占的比例的多少,也自然讓價格有了分別。而且最新的2018版的國標更是把基酒和年份酒的比率也取消了,所以如果酒企有野心,往太平洋里倒一瓶50年的年份酒,就可以直接和對面的漂亮國碰杯了。
這些年黃酒一直在向白酒學習,可惜市場都是你死我活的存在。白酒勢大,自然壓的黃酒沒法抬頭。白酒行業營銷包裝都是大師級的,你黃酒還有的學呢。
紹興黃酒
寫在最后:
雖然黃酒在北方也有零星分布,比如山東甘肅(比如即墨老酒)等地。但黃酒的主要根據地和主力消費人群主要還是在南方。
在江浙滬這一帶,上了年紀的老人喝白酒的很少,基本上都是黃酒傍身。隨著他們的熏陶,以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黃酒的營養價值以及對身體的危害較小,開始也加入了喝黃酒的隊伍之中。價格在十幾到四十多的黃酒,占了其中的大頭。
現在在我的身邊,有些年輕人也開始喝黃酒了。并開始享受那種喝完熏熏的悠然。你看,打倒惡臭酒文化要靠年輕人。而黃酒的振興,更是也要看年輕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