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的稱號,只是企業先天發展的優勢,并不是成為名酒就可高枕無憂。董酒曾與茅臺并稱“貴州兩大寶”,為何如今一個高高在上的白酒老大,一個淪落為地區品牌。有酒友說,現在的董酒不是以前的董酒了,也許它在2004年的一場大火中消失不見了。
在此之前,究竟發生了什么,讓當年盛極一時的董酒“消失”了?
輝煌的過去
清末時期,貴州遍地是小曲酒坊,其中最出色就是程氏作坊,經過制曲、釀酒配方不斷改進,最終誕生制小曲的“百草單”和制大曲的“產香單”,釀出的“程氏窖酒”,既有小曲酒的柔和,又有大曲酒的濃香,還有植物的百草香,這就是董酒的前身。
抗日戰爭時期,浙江大學西遷遵義。浙大教授們品嘗完董酒后贊不絕口,“程氏窖酒”正式更名為“董酒”,寓意“百草之酒”。解放前夕,因局勢不明朗,董酒被迫停止生產,直到1957年才恢復生產。
董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和配方十分珍貴,三次被列為國家機密,因此有“國密”的稱號。后董酒四次蟬聯全國評酒會,從此蜚聲大江南北。1977年,董酒遠銷東南亞、日本、加拿大、美國,金庸先生為其題詞“千載佳釀,絕密配方,貴州董酒,中國名釀”。1992年董酒產銷達到11610噸,成為中國首個突破1萬噸工程的名酒。
打爛一手好牌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家出臺政策,限制公款消費,白酒市場迎來第一次大風浪降價,不少名酒選擇降價緩沖市場波動帶來的沖擊。汾酒率先響應國家號召,玻璃汾酒直接降到15元一瓶。五糧液則通過與渠道商合作,推出大量子品牌和貼牌酒,在渠道商的大力推廣下穩住了陣型。
此時的董酒反其道而行,開始擴大規模,而不是緩沖市場的沖擊。1990年先后兼并遵義市啤酒廠、玻璃廠等,成立了董酒廠聯合體,1992年成立萬噸工程建設辦公室。
隨后,董酒做出了一個致命的決定。九十年代中期,濃香型川酒崛起。連自身發展方向都沒摸清的董酒,放棄了董香型白酒的研制,一頭扎進濃香型川酒大軍中,先后推出金董酒、銀董酒等大量子品牌,最多時董酒有300多個買斷品牌,徹底打亂了自己陣腳。
禍不單行,1995年董酒老董事長去世,企業內部陷長期的爭權奪利帶來巨大內耗,加上之前累積的矛盾,董酒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漸漸淡出大眾視野,最后地方政府將董酒拱手讓給深圳振業集團。
雖然一度有復興之勢,但集團內部利益沖突爆發,加上深圳振業不懂釀酒,也不懂如何營銷,董酒的輝煌時代徹底落幕。
董酒酒液清澈、香氣濃郁、入口醇和、酒體豐滿。因酒中香氣過于濃烈,有很多酒友說它是“臭香”,目前是比較小眾的白酒。如今董酒不斷喊出復興的口號,但董酒真的能東山再起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知道各位酒友覺得董酒好不好喝呢?歡迎評論分享你的看法。
歡迎關注曰酒,每日分享酒圈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