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 華夏酒報
現如今,有了“蘭亭”酒,無論品質、包裝還是文化內涵,都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一瓶“蘭亭”黃酒,讓設宴人有底氣,讓宴請人有面子,整個宴會的檔次便上去了······
“一個產品的背后都有其獨特的品牌精神和品牌故事。一個品牌的文化厚度,取決于品牌的歷史淵源、地理屬性、時代背景以及人文風土。”日前,會稽山總經理傅祖康在他的朋友圈發送了一條長文。
“公元353年,由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發起,一場傳承魏晉遺風的聚會在會稽山陰之蘭亭開啟。群賢畢至,大咖云集,吟酒賦詩,王羲之執筆書寫的‘蘭亭集序’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中國第一款高端文化黃酒‘蘭亭’隨之誕生。
公元1935年,一代偉人毛澤東帶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遵義仁懷茅臺鎮運籌帷幄,四渡赤水,成功實現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在現代戰爭史上寫下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也成就了當今中國白酒的第一品牌。
從遵義仁懷之茅臺,到會稽山陰之蘭亭,一白一黃,一文一武,一個有赤水河的神奇,一個有鑒湖水的靈秀,兩大名酒品牌,兩個鎮級地名,又同在北緯30度這一神奇的緯度,是巧合,抑或天意?
自今年以來,傅祖康的朋友圈基本每日一更,內容豐富多彩,或人生感悟、管理哲學,或營銷策略、品牌宣傳,但更多的則是酒文化的日常分享,且多以會稽山“蘭亭”高端文化黃酒配文。
在中國黃酒界,傅祖康屬于有思想的企業家。自2003年進入會稽山,從一個黃酒的門外漢到成為“中國釀酒大師”,十九年浸潤于黃酒事業,成為黃酒界的一名營銷管理專家。
在談及“蘭亭”“高端文化黃酒”的定位時,傅祖康說:“高端”,源于“蘭亭酒”不同于一般黃酒的品質,粗放地只講年份,不講情感。“蘭亭酒”依托會稽山279年的歷史技藝傳承,集合了公司10位釀酒大師和10位品酒大師的集體智慧,從原料精選到發酵精釀,從酒體設計到包裝創意,將紹興黃酒千年釀藝、文化,會稽山百年匠心、品質,以及華夏陶藝、書藝融于一體,成為傳承并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華夏“國釀”品質形象,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經典力作;“文化”,則源于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作為品牌背書。
“紹興黃酒是好產品,有歷史,有文化,曾幾何時還是達官貴人享用的好酒。為什么到了今天,消費者對紹興酒會有‘請客沒檔次,送禮沒面子’的感覺呢?”傅祖康說,“消費者為什么要用黃酒請客?主要還是體現一個人的深度和文化厚度,在中國5000年酒文化史中,直到新中國成立前,黃酒一直是上品,一直是士大夫和精英階層的專屬品。直到糧食短缺的年代,糯米的短缺,才有雜糧酒的盛行。所以,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喝酒叫應酬,其實真正喝酒是要和有共同價值觀的人在一起,才能叫喝酒。”
就在今年四月份舉辦的《中國黃酒技藝與人文大講堂》上,傅祖康分析了黃酒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針對黃酒品類本身與當下社會發展趨勢存在“代溝”,產業、企業的實力不夠,品類曝光不足以及產業、產品創新不夠,對消費者“第一口的”吸引力不足等問題,傅祖康從四個層面提出了創新拓展的對策:一是深度挖掘黃酒養生理念,抓住人口老齡化契機,做好消費培育這篇大文章;二是加強品類和品牌的宣傳力度,加大黃酒知識普及、黃酒文化的教育力度,營造良好的黃酒消費氛圍,構建“飛輪效應”;三是加大創新力度,開發符合市場需要的新產品、好產品;四是創新營銷策略和營銷模式,在“術”的層面增強與消費者的體驗與互動。
在傅祖康看來,黃酒的營銷是一塊短板,黃酒營銷和黃酒的酒性一樣,過于內斂,主動性不夠,宣傳力度不足,價值提升欠缺。黃酒飲用的場景、黃酒消費的人群、黃酒市場的營銷、黃酒消費的痛點,等等,是傅祖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現如今,有了“蘭亭”酒,無論品質、包裝、文化內涵,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一瓶“蘭亭”黃酒,讓設宴人有底氣,讓宴請人有面子,整個宴會的檔次便上去了。
作為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見證,中國黃酒有著深厚的歷史文脈基礎。紹興酒作為中國黃酒的杰出代表,早在明清時期便暢行天下。1915年巴拿馬國際金獎,1949年共和國開國大典,都有紹興酒的身影。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關心紹興酒發展,1956年,中央撥專款在云集酒廠興建紹興酒中央陳貯倉庫。隨后,紹興酒又列為釣魚臺、人民大會堂國宴專用酒。20世紀90年代,小平同志晚年每天一杯紹興酒。G20峰會、世博會以及眾多外交場合,都能見到紹興酒的身影。文化自信,成就了昨天的中國黃酒,也必將成就今天的中國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