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雅愉品酒一級品酒師,您身邊的酒文化傳播者!
說起白酒,各位酒友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愿意了解白酒一點的酒友,可能就會懂一些白酒的挑選、分辨知識,當然也有酒友就是圖個樂,只要自己喝著開心,口感順滑就可以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白酒界的騙局,也能讓大家在以后的白酒挑選過程中,多一些挑選條件。
關于低度白酒的真相——知道后的我眼淚掉下來
低度白酒的真相
七十年代中期,國家提出發展低度白酒。據"有關部門"說,發展低度白酒,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應、節約釀酒用糧、有利于身體健康、促進白酒行業科技進步。
那么問題來了,低度白酒怎么生產?傳統白酒蒸餾出來的酒大都在60度左右(最高的度數可以達到70多度)。這要把酒變成30度、40度可怎么整?專家們發揮奇思妙想,終于想到奇招:加漿。
什么是加漿呢?
說白了,其實就是往白酒里加水。為了聽起來專業一點、高格調一些,所以改叫"加漿",這種在民國時期被認為是犯罪的行為,卻成為了八十年代的主流。
所以,低度白酒無論怎么生產,加水是必然的環節。不過,如果我們直接往原酒中慢慢加水,我們會發現,酒會變得很渾濁,有些加過水的酒甚至像餃子湯一樣渾濁,不過這些問題難不倒我們的"磚家",酒的渾濁問題很快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得到解決。
聽起來很高端的年份酒、原漿酒真的高端嗎?
中國高檔白酒本的繁榮,本來就是建立在一部分消費者認為價格高、名聲大就一定是好東西的基礎上。
什么是原漿酒
有關原漿的定義,在酒圈內,到目前為止沒有統一的說法。有人認為,原漿酒就是通過糧食、酒曲經過傳統工藝、固態發酵、蒸餾,且不經過任何勾調工藝的原酒,也叫基酒。這個觀念似乎得到較為普遍的認同。今天我們先不討論該定義;首先來認真梳理一番原漿歷史......
原漿本是無罪
說起原漿酒的起源和發展,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答案。民國時期,沒有原漿概念,因為所有的酒,都是原漿。
前店后坊的私人酒坊里,用的是各自的配方、傳統的技藝,釀出的酒各有千秋,沒有食用酒精勾兌、更談不上什么香精香料。
利欲熏心的酒廠
我們現在講的原漿的產生,與"勾兌"概念的產生有關。然而,勾兌的發展史,至今被大多數人誤讀。
上世紀五十年代,瀘州老窖酒廠首創"勾兌"概念,在香精香料尚未成熟發展的年代,當時的勾兌指的是用不同糟別的酒進行調制,以此達到酒口感的穩定。
據說最早的勾兌是在酒壇里進行的,選用兩壇酒互相彌補各自的缺陷,如此一來,可以保證酒的品質穩定,畢竟酒是商品化產品,沒有消費者希望自己喝到的酒,每批次的口感都不同吧?
所以,最初的勾兌,為的是酒口感的穩定,用的是原酒與原酒勾。然而,建國初期,國內糧食供應十分緊張,白酒行業又是耗糧大戶。按照當時的生產水平計算,生產一噸白酒大約需要耗糧3-4噸,醬香型酒耗糧更高。
原漿酒早已變質
所以為了節約生產成本,酒用香精香料也開始在技術上逐步發展,擺脫了人們之前"香蕉水"的陰影。客觀評價,在當時中國經濟尚且落后的情況下,"酒精兌制白酒"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糧食,讓老百姓喝到價格低廉的酒。
除了包裝和添加劑的成本有所不同,市場上10多元的糧食酒生產成本,其實與幾萬元、幾十萬元、幾百萬元一瓶的酒相差不大,除了裝逼的心理作用差別很大,營養價值則同樣等于零,對身體的傷害并無區別。
酒好不好喝,香不香,全靠后期勾兌時加入的添加劑,這樣的酒,讓我們消費者如何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