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化大趨勢下,洋河近年來頻繁接觸國內、國際重要場合,接連亮相上合峰會,G20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洋河股份市場總監朱昭鑫表示,從洋河這幾年的探索來看,中國白酒國際化需要突破中國酒文化的國際化、各界人士的認同感、白酒在國際市場認知度、產品出口政策這四個關卡。不管未來中國白酒國際化道路有多艱難,“走出去”是必然的選擇。
布局海外市場
洋河的國際化之路已行之有年,“文化先行,白酒為媒”更被洋河總結為白酒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經驗。早前,洋河對海外經銷商和免稅店一線銷售人員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中,中國酒文化、產品知識、企業文化等均為核心內容。在洋河看來,海外洋河的銷售人員既是洋河文化的傳播者,也是中國酒文化的傳播者。
朱昭鑫表示,中國酒文化如何進行國際化融入,一直以來都是擺在每一個中國酒企面前的一道難題。因為提到中國的酒文化,大多數人還停留在飲酒的文化,甚至是勸酒這一層次。“真正中國的酒文化其實包含的類別、內容很多,想要中國酒文化融入世界氛圍,像葡萄酒一樣宣揚酒文化的內容,是需要白酒企業好好去研究和學習的。”
不僅如此,在朱昭鑫看來,國際人士對中國白酒品牌的認同,與中國白酒文化推廣有關聯之處。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際品牌,無論是葡萄酒領域的拉菲,還是洋酒里面的軒尼詩、馬爹利、人頭馬,不僅中國人如數家珍,在國際上更是能讓消費者表達出很多故事。“對比海外葡萄酒大品牌以及洋酒品牌,我們中國白酒品牌故事的挖掘,品牌故事的傳播做得遠遠不夠,如果說哪一天國際消費者提到中國的茅臺,提到中國的夢之藍,能夠說拉菲就是茅臺,木桐就是中國的夢之藍,而不是說中國的茅臺好似拉菲,中國的夢之藍好似木桐,那么我們中國的白酒品牌在世界上才可以說是邁出第一步,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受困認知局限
但將中國白酒文化如何更好地推向世界,并不是中國白酒企業所要面對的唯一問題。事實上,海外消費者對于中國白酒認知上的局限性,成為中國白酒在海外推廣過程中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朱昭鑫介紹,首先讓洋河感到困惑的,便是海外消費者對于中國白酒品質的認知。
在洋河的諸多國際推廣活動中可以看到,沒有喝過白酒的海外消費者,對中國白酒抵觸的認知比較明顯。“我兩次到英國做夢之藍的現場推薦時感受到,當地消費者潛意識中對中國白酒的感覺就是辛辣,刺激,覺得喝了中國白酒之后就容易醉,容易傷身,但這是對中國白酒品質認識的一大誤區。”但當許多海外消費者真正品嘗了中國的白酒,中國白酒所帶來的香味、口感上的體驗,才讓海外消費者意識到,中國白酒原來可以是一個美妙的飲品。
朱昭鑫認為,在洋河的實際經驗中可以體現出,中國優秀白酒的品質,并沒有讓海外消費者真正感受到、認識到并接受。一旦突破第一道防線,讓他們真正接觸并飲用,中國白酒品質是可以為他們所接受的,也是可以愛上的。因此如何扭轉海外消費者對于中國白酒品質的認知,將是急需突破的一個關口。
與消費者對話
從現在的市場情況而言,國內消費市場足夠大,如何在國內市場搶占先機是諸多白酒企業首先考慮的問題,但是未來的國際市場是不可以忽視的,酒企需要為未來戰略做一些考慮,這也是國內大型酒企紛紛布局海外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洋河近幾年進行的國際化布局,有渠道上的布局,也有品牌推廣上的布局。“既然要走國際化市場,那么就要為國際市場做一些準備,除了渠道,尤其要在產品的品質上做一些準備,在產品品質文化的挖掘、品牌故事的挖掘上要做一些儲備,為未來推廣做好基礎。”朱昭鑫進一步說明。
而走出去的關鍵,無疑是與海外消費者進行對話。朱昭鑫則提出,以白酒品質上的迎合為例,盡管洋河的綿柔特色在海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接受度,但是洋河在面向國際的酒水品質上還是做了更進一步的嘗試,就是為了滿足國際市場消費者的口感需求。在朱昭鑫看來,這種迎合其實是與海外消費者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不是終點。“首先是迎合他,未來是引導他,最終是改變他。”
記者:薛晨
編輯: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