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酒友心中,與山東、河北、江蘇等白酒產銷大省相比,總面積約為1.2萬平方千米的天津,其白酒市場發展潛力似乎不足以為道。實際上,近年來,隨著茅臺、五糧液、洋河、郎酒等南方名酒集體“北上”,在經濟調整壓力與衛生事件等影響下,天津白酒市場容量或達80億元左右。
可能有人對“80億白酒市場容量”沒什么概念,用總面積約18.88萬平方千米的河北舉例。河北省的白酒年產量位居全國前八,年白酒消費市場容量在200億以上,而天津幾乎追上其年白酒消費市場容量的一半。可見,天津老鐵對白酒的需求量十分之大。
天津老鐵豁達豪爽、熱心腸、重感情,親朋間盛行聚飲之風。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60歲的受訪者中,80%的人表示日常飲酒,其中,平均每周飲酒一次的約占45%。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天津飲酒氛圍相對文明,沒有特別明顯的勸酒、罰酒等風俗習慣。
(數據來源:《華夏酒報》)
正因如此,天津消費者對白酒消費整體表現較為鮮明,即為個人消費,則注重性價比高的中低端白酒,如津酒、老村長、蘆臺春、牛欄山、金高粱等品牌的副產品,以及部分東北酒的中低端產品;而商務宴請等消費則集中在茅臺、劍南春、瀘州老窖等品牌中高端產品上。
然而尷尬的是,雖然天津白酒市場潛力十足,但其與河南等地一樣,被黔酒、川酒、徽酒等攻占了市場。有媒體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天津中高端白酒市場容量方面,茅臺和劍南春分別占6億左右,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分別占據5億、4億市場。
(數據來源:《華夏酒報》)
在天津白酒市場經營多年的東北籍酒商表示,天津包容性強,近幾年越來越多域外白酒品牌成功登陸津門(天津別稱),天津白酒市場消費呈兩極分化態勢。其中,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水井坊、汾酒、洋河、郎酒、舍得等品牌為主的名酒,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逐漸趨于穩固。
與外地酒相比,蘆臺春、義聚永、直沽高粱、鍋得缸、燕泉春、五加皮等本地酒處于劣勢地位。即便是處于天津本地酒頭部品牌位置,在當地有著深厚消費基礎的津酒,其年銷售也僅僅是在1萬噸左右,銷售收入3億元左右。不少老天津人以及酒商表示,天津地產酒有待振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天津本地酒生存空間遭外地酒擠壓,但天津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較強,忠誠度高,對新品牌的接受度較慢,而且天津市場包容性強,沒有絕對的壟斷品牌。這就意味著,天津本地酒即便被外地酒超越,若是有機會,也能一舉翻身奪回大部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