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智慧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為人低調而洞若觀火。做人如酒,以柔克剛。只有那些以不爭為爭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為真正的贏家。
不久前,有個話題廣為流傳:國外學者調查發現,智商越高的人,越喜歡喝酒,酒量也越好。
不過專家也表示,高智商是否由酒激發出來,酒和智商水平之間的關系還沒有完全研究出來。
如果用喝酒來證明自己的高智商的話,是沒有必要的。
這高智商和愛喝酒之間是否有關系,我們不知道。
但是,有一句話一定錯不了,那就是:會喝酒的人,都有大智慧!
01會喝酒的人知“天時”
大唐盛世,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李白的夫子,是王維的偶像。
他是誰?
就是那個寫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孟浩然。
孟浩然很喜歡喝酒,全唐詩中孟浩然的詩作留下約274首。
標題中直接看出他喝酒或者在做與喝酒有關的事的詩作有19首。
內容中直接描述喝酒的詩作有63首。
孟浩然,不僅喜歡喝酒,而且是個會喝酒的人,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喝酒。
當年,襄州刺史韓朝宗欣賞他,想向朝廷舉薦他,約他過府一議。
約定當日,孟浩然的朋友來找他,他便和朋友喝酒吃飯去了,還喝的大醉,別人提醒他和韓朝宗的約定,他渾不在意,“喝酒如此痛快,哪有空去管其他事?”
看似喝酒誤事,實則內心選擇。
當時已經年過半百的孟浩然,早已知道自己想要走的路。
生性就不合官場,何不舍去宦途艱辛,得山水之愉,看村邊綠樹,話庭前桑麻。
人,總要活到某個時間才頓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放棄什么。
會喝酒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喝,也知道在此時此刻喝酒,要舍棄什么,能得到什么。
會喝酒的人,知“天時”,都有大智慧。
會喝酒的人明“地利”
這世上最難赴的宴是“鴻門宴”,最難喝的酒是“鴻門宴”上的酒。
但是會喝酒的人,即使是“鴻門宴”,也能“喝出”一片天地。
1945年秋,周總理陪同毛主席前往重慶談判,到達當日,酒宴就開始了。
那一場酒宴就是鴻門宴,談判桌上的所有情緒、戰場上所有的炮火都延續到了酒桌上,敬酒向海潮一樣,一波退下一波又起,喝的是轟轟烈烈。
周總理始終坐在毛主席的身邊,始終不倒地擋在毛主席前面,迎著那浪潮一杯接一杯往下干。
據重慶談判的相關回憶錄記載,在多番敬酒之后,周總理提議平等喝酒,先代表毛主席敬了大家三杯,隨后又代表自己敬了大家三杯。
當時會場陡然安靜,張群、邵力子、張治中等人站起來了連干了三杯,但沒有一個人再敢站出來單獨挑戰周總理。
事實上,赴宴之時,周總理已經連續多日工作沒有好好休息,睡眠嚴重不足,體質也不好。
就在這種情況下, 周總理仍然選擇一次喝幾十杯白酒,是因為他知道酒宴環境的不利,是因為“怕有人在酒里做手腳,放毒”。
人,若非陷入絕境無法知道自己能夠有多大的潛能。
沒有人能夠真的千杯不醉,面對鴻門宴,周總理舍得自己的生命,也要護著毛主席,護著未來的新中國。
是保護毛主席的心情,讓周總理在鴻門宴上無所畏懼,酒量超常發揮。
會喝酒的人,能夠清楚的看明白喝酒的環境,知道該如何喝酒,也知道在此時此地喝酒,要舍棄什么,能得到什么。
會喝酒的人,明“地利”,都有大智慧。
會喝酒的人講“人和”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酒是一件必須要和對的人一起做的事情。
如果要問世界上喝酒喝得最暢快的一群人是誰,非飲中八仙莫屬。
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書法家張旭、辯論高手焦遂,這樣的八個人聚在一起。
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秋雨綿綿,也可能春雷陣陣。
總之就是:“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
不是所有人都能聚在一起都能喝的如此暢快,不過是因為“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過,還有六圈;六圈結束,再來十壇。”
酒中八仙無不才高性狂,他們雖都“胸中有丘壑”,卻始終“郁郁不得志”。
他們縱酒不羈卻也無奈至極,只能用浪漫的情調行為,消解心底的惆悵失意。
人,只有在能懂自己的人面前才能完全敞開心懷。
能夠無所顧忌,彰顯真我,不過是因為和我喝酒的那個人是你。
只要面前的這個人是你,即使被這個污濁世界舍棄又有什么關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會喝酒的人,知道自己在和誰喝酒,知道說什么話,也知道和此人喝酒,要舍棄什么,能得到什么。
會喝酒的人,講“人和”,都有大智慧。
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無論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萬不可鋒芒畢露。學會低調,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韜光養晦,才可能贏得人生。
來源:壺中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