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有酒才叫過年。中國古人喜歡在過年時喝酒,稱為“屠蘇酒”或者“歲酒”。屠蘇是古代一種房屋,因為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文人墨客在過年飲酒后也留下了許許多多佳篇名作。如王安石膾炙人口的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但其實,現在人過年不是一定要喝酒了,畢竟飲酒過量會傷身。但是有些時候又一定要喝,只要不是毫無節制,過年喝酒,喝的更是一種氛圍,是一種感情,也是一種文化。
一、喝酒的傳統是怎么來的?
我們先來看看“酒”這個字。
“酒”由“氵”和“酉”字組成,酉是指下午五點到七點之間。古時候的公務員單位——衙門,嚴格執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制度。下午五點以后,衙門口會準時擺出“酉”字牌,表明大家下班了,有什么事明天早上再來。
于是都各回各家,準備吃晚飯了。吃飯總得喝點什么吧?特別是每月領了工資以及每逢節假日的時候,喝的肯定是液體,是“氵”;“酉”時喝“氵”,于是,酒就誕生了。
據一群愛喝酒的考古隊員考證,中國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喝谷物酒了,那時候絕大部分老外甚至還沒建立起自己的部落,也沒有“過年”這一習俗(4000多年前才有“過年”的傳統)。而到了堯舜禹三代賢王時期,清酒、醴酒、香酒等濁酒就相繼出現了。只不過當時屬于奴隸社會前期,君民斷層嚴重,酒只有這些金字塔頂尖的人在祭祀等大型活動上才能享受,而彼時已有過年的習俗。
到了宋代,過年喝酒又被賦予新的含義。除了晚上的守歲酒,宋人白天也會喝。就像我們跟朋友聚餐一樣,他們白天跟鄰里喝、跟朋友喝,喝完了還會彼此饋贈自釀酒水,從而引發了現代流行的過年送酒之風。
再到元、明、清時候,守歲之風全面盛行,年味特濃。除夕夜,從全國各地打工回來的一家人便團坐到一起,主婦把好酒好菜全端上桌來,又是夾菜,又是勸酒,隨后打牌擲骰子等娛樂活動加入,逐漸演變成現在我們豐富多樣的酒桌文化。
漢代以酒尊奉禮節、宋朝靠酒拉進人脈關系、元明清時期鼎盛的酒文化,最終讓過年喝酒的原因浮出水面:酒是過年期間營造和睦氛圍、慶祝重逢喜悅、傳承民族傳統、拉進彼此關系、關乎面子與尊重的不二載體。
二、過年喝酒有什么獨特寓意?
古人過年愛喝酒,這是傳統,從古代一直沿襲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1、由于酒在古代是稀缺品,所以只有重要節日的時候,官府才會偶爾放松檢查,默許百姓喝酒。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古人都要聚會飲酒,來慶祝節日之喜。春節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很多百姓寧愿其他節日不喝,也要留著就等春節,就是因為春節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過去甚至還有“無酒不成禮”的說法。
2、春節時候飲的酒是“春酒”或者“屠蘇酒”。關于“春酒”,《詩經》中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后人便多以“春”字為酒名。早在西周開始,我們祖先在辭舊迎新之際,就會攜美酒、羔羊歡聚慶賀祈禱豐收,迎接新一年的大豐收。
從古自今,春節喝酒在中國一直流傳著,每當春節即將來臨之時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備得有酒,迎接新春的到來。其中有兩種作用:第一,到了春節就要跟家人一起喝酒,享受一家人團圓時刻;第二,親朋好友來訪,好備酒來待客。
3、并且在很多地方,除夕是要守歲的,即通宵不眠,從南北朝開始,除夕守歲都要喝酒。除了除夕喝酒,大年初一喝酒還有寓意驅魔辟邪、平安長壽的作用。
4、喝酒是辭舊迎新最好的打開方式:年關時節,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到來,而喝酒正是辭舊迎新最好的打開方式。在很多地方,過年喝酒不是先敬長輩,而是讓家里年齡最小的孩子先喝。這是因為,小孩過年后就大了一歲了,值得慶賀,所以要喝酒,以示迎接新年的到來。
酒文化的盛行,使得不少產酒勝地相繼出現,眾所周知,中國西南的川黔地區,尤其是貴州,是著名的醬香型白酒最大產區,茅臺就是從這里走出來的。茅臺之后,還帶動了眾多其他品牌的醬香型白酒。比如郎酒、習酒、金沙、國臺,還有出彩人酒。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出彩人酒應運而生。這是由貴州電視臺《出彩貴州》旗下貴州出彩酒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一款醬香型白酒,這款酒專為貴州出彩人乃至出彩中國人打造,做好人,喝好酒。用匠心釀造純正貴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