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關于美酒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不少優美的詩篇也是詩人在杯酒盡歡的情境下誕生并流傳至今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曾在酒都宜賓會友,酒酣后寫下“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的詩句,可見宜賓美酒自古以來就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到了現代,宜賓白酒產業更是快速發展,濃香白酒代表五糧液就誕生于此。
公元759年,唐代大詩人杜甫移居四川。憑借詩人對酒的敏銳,他來到四川便發現了這里盛產美酒的秘密。“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葉潤林塘密,衣干枕席清。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由此可見,杜甫認為,四川生產美酒與四川盆地溫潤氣候密切相關。
在四川生活了近五年的杜甫,在今天的錦江邊筑草堂、尋朋友、飲美酒,寫下“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空床”“誰人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等千古名句。在詩圣筆下,酒不是一種純物質的東西,是友情的飲品,更是通向精神自由的媒介。
此后,杜甫坐船順岷江而下,來到“長江城”戎州(今宜賓),在《宴戎州楊使君東樓》詩中,他寫道:“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座從歌伎密,樂任主人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當地的一杯重碧酒,讓旅途勞累中的杜甫詩興大發。而這款被詩圣贊美的“重碧酒”,就是今天中國酒都——宜賓“五糧液”的前身。
至宋代,釀酒業更為發達,宜賓的美酒也更多了。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在被貶戎州后,詠酒詩就達15首。其中“王公權家荔枝綠,廖致平家綠荔枝。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盛贊當時的綠荔枝和荔枝綠酒,同為稀世之珍;他對“姚子雪曲”更是贊不絕口,稱此酒:杯色爭玉,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一時興起,為釀酒泉水命名安樂泉,并寫了這首《安樂泉頌》。而千年之后的今天,安樂泉依舊是釀造五糧液的水源之一。
而南宋詩人范成大詩作《七夕至敘州登鎖江亭:山谷謫居時屢登此亭,有詩四篇,敬和》寫道“我來但醉春碧酒,星階脈脈向三更。”范成大剛到敘州,就暢飲春碧酒,可見春碧酒當時也很有名。
為何三位詩人都對產自宜賓的美酒不吝溢美之詞?這與宜賓當地特的自然環境、水土資源、古窖池群以及古法釀造技藝密不可分,而這些也奠定了五糧液從古至今在白酒版圖中的主導地位。
酒都宜賓,地處被聯合國教科文及糧農組織認定為“在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產自這里的五糧液,品質深受古今愛酒人士的認可和喜愛,與其長期秉承“天人合一,天地共釀”的理念和執著的匠心息息相關。
作為中國白酒特的發酵設備,窖池越老,產的酒香味就越濃厚。而五糧液的明代古窖池群是我國現存最早、連續不間斷使用時間最長、規模的古窖池群,其最早的窖池始建于1368年,迄今已連續使用654年。在數百年不間斷的釀造過程中,形成了有的五糧液微生物群落,并賦予了五糧液酒特有的濃香醇厚的口感。
除了古窖池群這一彌足珍貴的遺產之外,在千百年傳承中形成的五糧液古法釀造技藝,也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五種糧食為原料,加上分層入窖、分層起糟、分層蒸餾等精釀工藝,并通過“優中選優,花中選花”,層層甄選,才釀制出品質卓越的五糧液。
古往今來,中國人對白酒的愛只增不減,共度佳節,歡聚一堂,太多的美好時刻都有酒的參與,那些深厚的記憶占據了中國人的幸福生活日常。想感受品質濃香美酒的魅力,不如舉杯共飲一杯五糧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