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中國葡萄酒產量累計為100.1萬千升,累計同比下降5.3%;與往年的規律一致,去年12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6.1萬千升,當月同比增速23.8%,為全年最高。
《中國酒業》記者查閱往年數據發現,這已經是國產葡萄酒連續第五年產量下滑。此前的2016年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13.7萬千升,較上一年減少1.0%;2015年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14.8萬千升,較上一年減少1.1%;2014年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16.1萬千升,較上一年減少1.6%;2013年全國葡萄酒產量為117.8萬千升,較上一年減少14.8%。而在酒業“黃金期”末期的2012年全國葡萄酒產量為曾達到138.2萬千升,同比增長高達19.7%。而5.3%的跌幅也成為繼2013年酒業政策調整14.8%以來,第二個較大跌幅。
5.3%的跌幅同時也令國內的葡萄酒企業借勢“收復失地”實現逆襲的信心化為泡影,在連續幾年穩定下幅下跌的情況下,國產葡萄酒本有望在今年止跌回升,但5.3%的跌幅,又讓國產葡萄酒再次跌向“深處”,重回上升通道的前景不容樂觀。
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白酒相比,國產葡萄酒缺乏的似乎不僅僅是產業的政策與規劃,更多的是企業的信心與消費市場的動力,而這兩點卻又相互作用與影響。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國內葡萄酒市場曾經面對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公務消費等應酬減少,令不少消費者把目光轉向體驗迥異的葡萄酒),而俗話說:機遇往往青睞有準備的人。面對世界各地琳瑯滿目,在國門外“排隊靜侯”的進口葡萄酒產區與產品,盡管擁有令國外同行羨慕不已的遼闊葡萄種植面積與各具特色的產區,國產葡萄酒企業仍像弱不禁風的孩子,期待國內的消費者象過去一樣“無選擇的接受”自己的產品,而現實卻是:消費升級與激烈競爭已經迅速改變了國內葡萄酒的消費結構與渠道現狀。
如前所述,當不少曾轉戰公務消費的白酒消費者,或注重生活質量的新型消費者轉投葡萄酒市場,他們所期許的葡萄酒價格絕非小超市中常見的“物美價廉”的20-30元產品,而國產葡萄酒企業或“見利思遷”鐘情于利潤豐厚的進口酒,或在調整中忙于“收縮戰線”渠道戰略土崩瓦解,或篤定自己的低端產品“旱澇保收”,駝鳥大行其道。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當曾經信賴的國產葡萄酒無法滿足自身需求,進口葡萄酒自然成為他們的選擇。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為 74.6 萬千升,同比增長約 16.88%;金額約為 27.89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17.95%。2016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為63.8萬千升,同比增長15%;金額約為23.64億美元,同比增長16.3%。2015年進口量為55.5萬千升,同比增長44.58%;進口額為20.39億美金,金額同比增長34.30%。2014年進口葡萄酒總量38.3萬千升,相較2013年上漲1.59%;總額15.17億美元,同比下降2.51%。2013年進口葡萄酒總量為37.7萬千升,同期下降4.46%;總額為15.5億美元,同比2012年下降1.64%。2012年進口葡萄酒總量達39.4萬千升,比上年增長7.9%;進口金額為15.8億美元,同比增長10.1%。
數據顯示,經過2013年的調整,進口葡萄酒在一度低迷后于2015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之后保持了15%以上的穩定增長。目前,與國產葡萄酒相比,進口葡萄酒年總量已經達到國產酒年產量的74%左右,如果產量與進口量態勢保持不變,則進口葡萄酒有望在三年內與國產葡萄酒產量持平,進口葡萄酒將占據中國消費市場半壁江山,而隨著進口葡萄酒在價格與成本上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完全占據中國市場也并非遙不可及。
與進口葡萄酒的穩步前行相比,國產葡萄酒則節節敗退,中國葡萄酒正面臨市場與消費的雙重壓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產葡萄酒企業如不改變固有的思維定勢,將面臨產品與市場的進一步萎縮。或被進口葡萄酒擠壓,或淪為無品牌代工。
面對當前,國產葡萄酒應該以龍頭企業做起,積極發揮自身本土的特色優勢,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集中精力重塑渠道規模,拉開與對手的距離,只有把目光放長遠,才能擺脫被動的局面。
客服微信:V99-jing
長按識別 關注酒通社
免責聲明:本公眾平臺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個人的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們將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來源和原創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認為本公眾平臺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在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
感謝您抽出
·來閱讀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