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寶豐#
北依汝河,南臨沙河,綿延不斷的外方山擁抱著寶豐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壤。提起寶豐,我們永遠無法避免提及她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其中最引以為傲的莫過于“汝瓷”和“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街書會和寶豐酒,也成就了寶豐“汝瓷之鄉、曲藝之鄉、酒文化之鄉……”的美譽。千百年來,無數的文化在這里起源和傳承,無數的名人在此處發跡和成名。中華文明悠悠千年,而寶豐是其中抹不去的重要一筆。
寶豐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遠在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勞作生息。商周時為應國屬地,春秋戰國作為諸侯的封地幾經流轉,秦漢隋唐均設為縣。宋代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因當時縣境內有白酒釀造,汝官瓷燒制,冶鐵工場等,物寶源豐,寶貨興發,奉敕賜名“寶豐縣”,這也是寶豐縣縣名最早的由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千百年來,寶豐縣一次次印證著這個寓意著吉祥的名字。
寶豐悠久的歷史文化,不得不先談的汝瓷文化。汝瓷燒制始于唐中后期,興盛于宋朝,所謂“青瓷之首,汝窯為魁”。據《垣齋筆衡》記載,在“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窯中,汝窯位居其首,成為皇室專用貢品,而寶豐縣正是汝瓷的重要發源與傳承地,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就在寶豐縣境內。現如今的汝瓷匠人們潛心研究,致力于復興汝瓷的輝煌,一件件精美的汝瓷,訴說著寶豐的歷史、傳承和匠心。
寶豐也被稱為曲藝之鄉,而曲藝文化的代表就是馬街書會。馬街書會起于元代,盛于明、清,傳承延續至今,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三,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東、湖北、陜西、四川等省成百上千的民間曲藝藝人,負鼓攜琴,匯聚馬街,說書會友,彈唱獻藝。京韻大鼓、山東琴書、三弦書等40多種曲藝曲種和上千部傳統及現代曲目在這里集中展現,不同的團體在這場曲藝盛會上進行才藝大比拼,但又似乎并不在意結果。曲藝是一條線,串起歷史,也串起文化的多元。
“酒文化之鄉”這個稱號論古論今,寶豐都不負其名。酒文化發源于河洛地區,具體說就是發源于汝地區。《星野圖考》記載:“汝南應野多酒事。儀狄造酒汝海之南,應邑之野,取其水耳。”汝南應野指的就是如今寶豐境內的浣水流域,而里面所記載的儀狄,是比杜康還要早的酒祖。古時候,寶豐酒為漂泊的文人騷客提供了心靈棲息的場所,而如今,國色清香的寶豐酒傳承著寶豐的酒文化,成為國內的著名酒品,遠銷海內外。寶豐酒數千年釀造技藝,在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酒以地名,地因酒美,寶豐酒承載著寶豐縣的文化繼續擴展壯大。
寶豐魔術名揚四海,還被稱為魔術之鄉。全縣擁有近千家民間演出團體,“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跳唱變戲法,人人有兩手。”這里的人農忙務農、農閑從藝,從養家糊口的謀生手段到登上春晚的民間藝術,魔術在寶豐的傳承達到了極致。寶豐魔術源于唐宋,傳于明清,盛于當今。如今的寶豐以魔術為主、歌舞為翼、武術為輔,帶動了當地服裝、道具、藝校、音響等的發展,這種獨特的文化產業在全國也屬罕見。
寶豐也有“觀音之鄉”一說。說起觀音文化,則不得不提寶豐的香山寺。由于寶豐縣是妙善的故里、觀音的故鄉,香山寺是漢化觀音的第一道場,自古以來在寶豐縣境內就形成了濃厚的觀音崇拜傳統。古時候,信徒們拜山、進香、禮佛、捐資,每逢農歷初一、十五,香火都很旺盛。如今香山寺的名氣越來越大,影響的人也不再限于當地人,觀音文化的影響在民間深深扎根。
一方水土滋養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孕育了一方人。從古至今,寶豐縣就是一個英才輩出的地方。東漢的馮異協助劉秀統一天下,居功不傲,人譽“大樹將軍”;宋代大理學家程顥在寶豐監酒講學,海內學者競赴受教,傳下“如坐春風”“酒務春風”佳話;金代大詩人元好問與好友弋唐佐喜會庵羅臺,留下“春風著人不覺醉,快卷更須三百杯”的名唱;明代的牛金星輔佐李自成,發展義軍,推翻朱明王朝;……風流人物數不盡,經典傳奇在此生。
“物寶源豐”,故謂寶豐。“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真真切切的寫出了寶豐這個地方幾千年的文明與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