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細活,久久方為功——題記。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們喜歡追求“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而不是“慢工細活”“久久為功”。前者讓社會、公眾更為“浮躁”“內卷”,后者讓社會、公眾更為“安定”“幸福”。
在酒業有這么一家企業,名為“龜仙洞酒”,酒如其名,一個“慢”字高度詮釋龜仙洞酒的真諦。從工藝、儲藏、市場等三個角度,可窺得龜仙洞酒堅持“慢而有度,慢即是快”的發展邏輯,踐行“品質至上、長期主義”的成長路徑。
工藝的“慢”,22987,比大曲醬香多一年
在白酒的十二大香型之中,醬香白酒的釀造是出名的工序多、周期長、耗時久。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依時節生產,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12987”工藝早已深入人心,一粒粒“紅纓子高粱”歷經繁復的釀造工藝方能成就一瓶瓶口感醇厚悠長的醬香好酒。
有著“中國洞香醬酒創立者”之稱的龜仙洞酒,工藝更為繁復,且與眾不同。集喀斯特、丹霞于一體的天然溶洞內,溫度常年在18-23℃,四季恒溫恒濕,極為特殊的釀造環境。在“溶洞發酵釀醬香型白酒工藝”的國家專利指導下釀造生產,每次堆積后需下窖發酵兩個月,發酵程度更加充分,發酵周期長達兩年。極高的生產成本,在精益求精以達日臻完善的匠心面前變得無足輕重,慢工里的匠心,是龜仙洞酒上乘之質的保證。
儲藏的“久”,天然洞藏,平均酒齡超四年
白酒,是時間的朋友,尤其體現在儲藏上。剛蒸出的酒,辛辣暴沖、刺激性強,口感欠佳,于好酒而言,陳化老熟是必經的過程。為此,各大酒廠及學術界進行大量科學研究,借助物理、化學等多種方式加速白酒老熟,研究發現天然洞藏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國家級白酒評委、酒體設計大師吳曉萍指出,“洞藏工藝更有利于白酒品質的升華,洞藏一年相當于窖藏三年的效果,使酒的雜質釋放更加完全,口味更加醇厚幽雅”。“洞中一日,洞外千年”說法在科學知識普及的當下頗顯夸張,但洞藏的作用和價值早已得到行業公認。
龜仙洞的釀造歷史源于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距今200多年,因洞內鐘乳石天然形成龍龜和神仙造型而得名。龍龜,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頭是龍,身為龜,能安心、辟邪、招財,是權力和長壽的象征。人們因為對龍龜的崇拜與祭祀,演化成后世龜仙洞的祈福文化。
同時,“龜、仙、洞”三個字各有深意。龜,長壽、穩重,與麟、鳳、龍同為四靈,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之一,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如洛書、龜綬等。龜的長壽,與酒的儲存時間聯系在一起,龜的穩重,與醬酒的工藝復雜、用時長、獨有的22987不謀而合。仙,人+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洞,天然溶洞,融合貴州的丹霞與喀斯特地貌而成。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仙人住在洞中,洞內蘊藏珍寶,常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說法,佐證洞藏美酒品質更高。
的確,天然溶洞龜仙洞常年恒溫恒濕的特性,為醬酒的儲存創造了一個絕佳的老熟環境。洞內沉積物厚達幾米甚至十幾米,為釀酒微生物提供了繁衍生長的溫床,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陶壇內的締合作用更為充分,酒體幽雅細膩。細細品味龜仙洞酒會發現,正宗的大曲醬香之中多了幾分洞中特有的陳味兒。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釀酒研究中心主任李紅博士品嘗龜仙洞酒·丹霞時曾說,洞釀洞藏,品質不一樣,老酒味濃郁入口柔和且有股淡淡的松茸味兒。
龜仙洞的酒至少需要六年才能出廠,平均酒齡遠超四年。值得一提的是,清朝釀酒延續至今的龜仙洞,洞中存有數千只酒壇,其中很多是百年老壇,壇體表面菌斑累累印刻著時間的痕跡,洞壁棲息著多年孕育出的“酒蟲”,充滿著神秘、神圣的色彩。
市場的“緩”,慢而有度,踏實做產能基建
龜仙洞酒,慢工天成。先是潛心提升品質,獲得“洞釀白酒”國家專利,創立“中國洞香白酒”;后是被步長收購后,堅持初心踏實釀酒,默默投資布局產能苦練“內功”。2017年,“制藥龍頭”步長控股龜仙洞酒,將先進的生產經營理念和思想注入其中,斥資百億建設酒旅一體化項目、擴產增能,龜仙洞酒重獲生機與活力,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1年5月26日,步長簽訂《4萬噸醬酒技改擴能項目投資意向協議書》,計劃斥資150億元,新增4萬噸醬酒產能(加上原有1萬噸產能,屆時產能可達5萬噸)。
6月16日,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炳軍在貴陽會見步長集團董事長趙濤一行,會見期間,趙濤匯報了龜仙洞發展現狀及未來規劃。李炳軍對龜仙洞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期待未來龜仙洞貫徹高質量大發展理念,為貴州經濟轉型升級貢獻力量。此次會談后,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習酒鎮等政府多層級重視,計劃協調3000畝土地用于步長的醬酒技改擴能項目。
后記
慢工出細活,是一種匠心態度,久久方為功,是一種處世準則。龜仙洞酒的“慢”發展,既是為當前計,更是為長遠謀,慢工匠心,自然天成,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