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講門派,戲劇講究流派。中國醬酒核心產區茅臺鎮,也曾講流派。
比如『張派醬酒』『李派醬香』等等。前幾年曾經熱鬧過一陣。后來不知什么原因,似乎不了了之。
白酒講究香型。比如,清香、濃香、醬香等等。
香型,本來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從1979年到今天,圍繞香型的利益格局已經固化了。當然有人不服氣啊!
不服氣怎么辦呢?那就衍生、那就創新嘛。
清香、濃香、醬香當然是『一種香』,但請問老白干與香何干呢?老白干都還好理解,請問陶香算什么香?
在不同香型之中,又催生出各種細分。綿柔,柔和,柔雅不一而足。
表面上看,這些細分算得上是中國白酒風格的表述。其實不盡然。因為如果這些都算風格的話,風格未免也太簡單了。
『風格』『典型體』這些詞,中國白酒用得挺多。
究竟什么是風格?業內專家、業外粉絲,恐怕都只能零星、不系統地說出來。
總之難以一語道破,或者心里明白,卻說不出來。
關于白酒的風格,大概就是一堆形容詞。
例如茅臺酒講究『優雅細膩』,雖不能說所有醬酒都能說自己『優雅細膩』,但如今已泛化成通用名詞的『優雅細膩』,還有什么意義呢?
圖 | 時間才是王者!(來源/網絡)
茅臺的風格,并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在市場已經過多年培養和考驗。歸納為一句話,就是『歷史悠久』。這是風格的時間因素。
平時說『歷史悠久』,是一句空話。當我們探討風格時,離開了時間這個因素,風格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名優酒在市場上長期與消費者互動,使消費者習慣并迷戀其產品,并長盛不衰。這是風格的『空間』因素。
沒有足夠量的積累,所謂的風格,都是扯淡。
有的醬酒,靠委托代工或收購基酒,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產品質量,何談風格呢?
甚至產品質量也不穩定,批次之間差距很大。有的白酒,一味迎合,今年和明年不一樣,哪里來的風格呢?
質量是風格的基礎。茅臺立于不敗之地,原因當然有很多,但保持穩定的風格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這里的質量,并不是說醬酒全都是茅臺,濃香全都是五糧液,那也就沒有風格可言了。而是說,在質量上要有穩定性——可以被預期。
光穩定就夠了嗎?不夠!
最好的醬酒和最差的醬酒,香味成分、理化指標基本相同。但其間的量比關系卻天差地別。
從現代人更易接受的物理層面講,風格的內核其實是平衡性。
自己說自己什么風格行不行呢?行,也不行。
行,這是營銷的套路。很多酒廠就打著香型創新的旗號,占山為王。自己定個香型,自己不就是這個香型的老大了嗎?
圖 | 自己做老大,挺好!(來源/網絡)
這種做法在過去也許是有效的。因為有國家通過標準等強制背書。現在是否有效,就難說了。
道理很簡單,面對海量的白酒產品,生產端的強制劃分并不構成真正的新品類。自說自話的區隔,最終就成了自嗨。
風格,是口碑的積淀。口碑,又是認知的積淀。
可問題是,消費者的認知從哪兒來呢?歸根結底,是從產品來、從傳播來、從消費者來。
比如消費者,風格從意見領袖、從超級用戶來。普通用戶,是冷漠而從眾的。
由于工藝的原因,傳統醬酒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起碼要6年以上。
為什么呢?因為建廠起碼1年,釀造1年,貯存4年。如果要保持風格的穩定,沒有10年的積累,是不足以支撐的。
由酸甜苦咸鮮澀辣,以不同比例構成了美酒。如何突出其組成美味的特色風味,鑄造成自家獨有的風格?
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
用一兩句話,精辟地提出產品特點,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傳下去、賣出去!
中國醬酒核心產區外,由于歷史、地理的原因,儼然自成風格。
核心產區內,茅臺之外的產品,正在形成風格——就像國臺、釣魚臺那樣,特定的風格是他們的品牌護城河。
對茅臺鎮而言,或許,不被定義也是一種風格。
風格一旦形成,必須下功夫保持長期不變。在這一點上,茅臺值得學習。
圖 | 來,干一杯!(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