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不是請客吃飯,其殘酷性是客觀存在的,各大酒企業在市場上短兵相接的競爭依然不可避免,而且會越來越殘酷。所謂的“和則興,斗則敗”,并不是說要結束或緩和市場的競爭,相反,是要在市場競爭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找到一種有利于共同利益的競爭法則。
白酒本質上屬于中國傳統民族產業,所以在產業特性上具有很深的農耕文明的烙印,具有很強的地域資源性特征,即業界所說的“生態釀酒”法則。在這一法則之下,即使同樣的原料,相同的技藝,在不同的地域釀造釀酒,所釀成的白酒也會有所差異,因為各地適于釀酒的生態環境各不相同。(這與葡萄酒所講的風土差異略有不同,葡萄酒的風土差異重點在于原料產地的不同。)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玄學,馬云就曾表示過“壓根兒不信”,許多業界人士起初也不太相信,但它就客觀地存在,慢慢地使人們不得不接受。
這種地域上的差異所形成的產品之間的細微差別,客觀上使白酒之間的競爭存在天然的差異性。但這并不是白酒企業的競爭需要在“和諧共生”的環境下展開的真實原因,因為從消費需求的角度來講,酒是可以促進交際的快樂,并帶來飲用的舒適感,生態環境不同所形成的差異在他們看來并非不可或缺。
所以這“和則興”的第一點,是和“斗則敗”密切相關。“斗則敗”不是要避免內部競爭,因為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而是要有序的競爭,避免因為無序競爭給行業發展帶來不必要的內耗,是要把競爭的法則校準到有利于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條主線上來,把產品品質放在競爭的第一要素,把構建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作為共同的愿景。
這“和則興”的第二點,是指白酒的發展與民族大義休戚相關。諸多民族傳統產業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折戟沉沙,而白酒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傳統民族產業之翹楚,其很重要的原因酒,就是把自身的發展和民族大義相關聯,以民族品牌襄助國家復興夢想為己任,因此深得全球華人之青睞。所以,白酒的“和則興”,就包括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洋酒的競爭,應對舶來品的競爭,不僅要捍衛民族酒種的市場影響力,鞏固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優勢,還要走出國門,以一個民族產業的身份傳遞中國的國家形象。如今的白酒是世界第一大蒸餾酒品類,有一大批企業的產銷量都已經名列世界前茅,但它們在國際市場的消費認知度卻與之不相匹配。這也是白酒行業“和則興”的重要使命。
這“和則興”的第三點,與白酒在公眾社會的產業形象有關。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釀酒業的發展也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酗酒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卻讓酒行業蒙上了不良形象的外衣。如何讓社會公眾對白酒行業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知?行業骨干企業就必須要團結起來,共同倡導理性飲酒風尚,合力推廣科學飲酒、文明飲酒等美好生活方式,攜手抵制危害行業公共形象的一切不良競爭行為。
在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白酒的發展命題,不是如何繼續做大做強,而是要在“馬太效應”中經歷一段殘酷無比的優化升級,使競爭力不足或者曇花一現的品牌不再有市場空間,使真正有競爭力的品牌留存下來,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更好地向世界、向社會展現產業的勢能。
所以,這“和則興”絕不是一團和氣,也不是簡單地攜手共創大產區、大品類的未來,而是要在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下實現更高層級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