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酒史,總是在說古史;說古史的時候,也難免牽扯出一些酒杯酒盞酒味濃濃的人或事,難免在密密麻麻的正史文字縫隙之中牽引出幾縷不易察覺但是早已沉淀許久的濃重酒氣。那么,在歷朝歷代中的酒文化中最不易引人注意的王朝之末:清朝,酒是以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呈現在千載酒史之上?這是我們平素里不曾細想深思的問題。
尋根究底,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公元1644年,清攝政王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建立起全國性政權,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并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有清一代的酒文化若是非要用幾個詞來概括的話,那便是:酒政豐富、內容廣泛,這也充分體現了清代的酒風。
清代飲酒,酒令的多樣化是顯著特征之一。如蔡祖庚在《懶園觴政》中記敘了一種喝酒擲骰子的方法,是以升官圖的方式,看骰子的變換來決定升到什么官級,從而決定用多大的杯來喝多少酒。而清代統治者的官方酒令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實錄》記載的:“(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戊寅,上次曲阜……詣孔林墓前酹酒。”這是清朝皇帝在曲阜用美酒祭奠孔子,借以宣示推崇儒家。以及《清史稿·仁宗紀》中記載的:“二十五年三月乙丑,上詣明成祖、宣宗、孝宗陵,奠酒。”對滅亡的前朝皇帝用酒祭奠,以示承接正統,尊重先朝。
其次便是發達的釀酒、售酒行業了。其中著名的酒坊有康熙三年創設于浙江紹興沈永和酒坊。清代《舊遵義府志》記載了當時的貴州茅臺鎮酒坊林立的繁華情況: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清代詩人鄭珍詠稱贊茅臺“酒冠黔人國”。
在這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末期,西風東漸,清朝末年,一些西方國家人們喜愛的酒種酒廠也在中國扎根。光緒十八年,上海創立了英商的正廣和汽水公司。光緒二十一年,廣東華僑張振勛在山東煙臺創設張裕釀酒公司,開始生產有別于傳統白酒的葡萄酒、白蘭地。光緒二十六年,俄羅斯技師在哈爾濱建立中國第一家啤酒作坊一一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光緒三十年,英、德兩國的資本家合資在青島創辦英德麥酒廠,也就是后來的青島啤酒廠的前身。光緒三十年,在哈爾濱,東三省啤酒廠建立,它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己建立的最早的啤酒生產企業。
王朝之末,既有對封建時期酒文化的集大成和大匯總,也蘊藏著即將發生巨變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