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家酒評內容中心 張薈薈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歷代生活中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傳統酒類釀造技藝,正是這無數瑰寶中的一顆明珠。
從2006年開始,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酒等釀制技藝,開始與中國民間文學、傳統戲劇曲藝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化項目一道被載入“非遺”名錄中,受到保護和傳承,自此以后,越來越多優秀的傳統釀酒技藝被錄入“非遺”。
至今,隨著今年公布的第五批非遺名錄,洋河、古井貢酒、景芝酒、董酒、西鳳酒、青青稞酒等8家企業的傳統釀造技藝列入名錄,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酒類企業的傳統釀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或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入選“非遺”,酒企營銷的一把利器
這些酒企的釀藝能夠入選“非遺”名錄,一方面說明它們與其他同類品牌相比,在品質、口感及文化內涵上占據了先天優勢。而另一方面“非遺”作為一項特殊的文化現象,自帶熱點話題,容易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它相關的營銷事件就更容易帶來話題和流量。同時,“非遺”這一榮譽更能成為品牌宣傳中的強大背書,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所帶來的品牌效應,則成為這些酒企營銷中的獨特武器。
2018年,水井坊博物館發起并成立白酒業內首個非遺保護專項基金——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投身非遺項目成都大漆保護與傳承。2019年,水井坊更是把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式搬到水井坊博物館舉行,以沉浸式戲劇的形式演繹水井坊的傳承釀造技藝及傳統歷史文化,生動再現其600年“非遺”技藝。2020年水井坊再度拿下《國家寶藏》第三季獨家冠名權后,利用名人效應,與節目合作明星打造品牌視頻;同時,水井坊博物館作為“第十家博物館”,與傳承華夏文明的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九大博物館攜手,開啟一場“內外兼修”的傳統文化“活化之旅”,線上線下二者結合深度詮釋“非遺”背書的水井坊的高端品牌文化內涵。
除了水井坊這種以“非遺”大背景下的公益及冠名活動,瀘州老窖以“非遺”為主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競技大賽,讓人直觀且近距離地感受到“非遺”這一傳統活文化。
2021年,在瀘州老窖“懷玉杯”釀酒技能大賽上,來自白酒界、文化界等致力于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各界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震撼。這是由瀘州老窖首創的一項綜合了非遺文化、工匠文化、名酒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動,以這種形式,1573國寶窖池群和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的釀造藝術得以在舞臺上得到展示,加深了人們對于非遺技術的認識和感受,乃至對整個釀酒技藝的認知。
此外,還有五糧液、衡水老白干等酒企通過“非遺”線下活動,現場呈現手工釀酒流程,展現傳統白酒釀技。一些酒企還通過建設酒文化博物館,成為消費者了解“非遺”釀酒技藝的新窗口,如紅星就建設了北京最大的酒類博物館,將工業元素與旅游業結合對外開放,讓消費者深度體驗白酒釀制的各環節。
非遺文化,提升中國白酒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白酒作為展現中國深厚歷史積淀及文化內涵的一個典型載體,是獨特的中國符號,其釀造技藝入選非遺,是對傳統釀制技藝的保護與傳承。“非遺”的賦能,也提升了白酒的文化魅力,增強了白酒的技藝自信、品質自信和文化自信,是白酒和世界溝通的又一橋梁,在推動白酒走入國際中具有積極意義。
千百年來,白酒一直在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而獨特的角色,而白酒的釀制則被譽為世界上最復雜的蒸餾酒釀制技藝。作為千百年來釀酒智慧的結晶,白酒釀酒技藝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酒業中一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以及近些年白酒向世界“申遺”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可以預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關注中國傳統文化,關注中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