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市場對香型的淡化
白酒的“香型”在各級評酒委員培訓考核和評酒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消費者究竟了解多少,市場反映如何,值得人們去研究。
新中國成立至今60多年來,白酒消費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對白酒消費的要求逐漸發生變化。
(1)酒度的變化
20世紀50年代由于傳統的習慣,市場銷售的酒其酒度一般都在60% vol以上(少數除外),有的甚至高達65%, 60-70年代仍以高度主, 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酒度僅有39%的雙溝大曲評為國家優質酒。80年代始,低度酒得以發展特別是1987年貴陽釀酒工作會議提倡白酒降度以后,白酒的降度酒(55%以下)、低度酒(40%以下)更是發展迅猛,市場銷售的引導,消費者逐步對降度酒和低度酒發生了興趣,并逐漸習慣。原來北方都習慣高度酒,但近年卻喜歡低度酒(38% -40%)或中度酒(42%-46%)。
(2)基酒大流通
促進了白酒市場與消費的變化,也促進了白酒香型的融合與創新。自20世紀90年代起,四川的濃香型、貴州的醬香型、山西的清香型,基酒和調味酒,源源流往各地,促進了各地產品口味和風格的變化, “鳳兼濃”、“特兼濃”、“濃香型董酒"等“香型融合”的產品相繼問世。新工藝白酒的迅速發展,勾調技藝的提高,以三大香型基礎的靈活運用,使適應市場的產品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多是“企業標準”,是什么“香型",不一定說得清楚。
(3)白酒消費群體發生變化
現在白酒消費面廣了,層次也比較分明,傳統的消費職體在弱化或更替,許多地方縣以下的鄉鎮正在成為白酒消費的熱點市場
(4)消費者對白酒的選擇和評價標準發生變化
傳統的消費以香、濃、回味為主,理今消費者選擇的標準主要有三個方面:
①包裝新鮮別致;
②口感要好,“醇、甜、綿、凈不沖,香味綿柔,容易下咽;
③喝后副作用小,喝過后口不干、不上令",不辣、本“香型"并不重要,符合道費口味變化的酒,濃香型最易做到,多種頭、醒得快。什么“香型”并不重要,符合消費口味變化的酒,濃香型最易做到,多種香型融合也容易做到,適應市場的產品就運應而生。
(5)廣大的農村市場是白酒消費的重要群體
有些產品價廉,酒度有些也不低,產品屬什么香型,試同消費者中知者有多少?城市和鄉鎮一些大眾消費的白酒,價格屬低、中檔, “香型”也不重要,關鍵是否“對口味”。白酒中的中、低檔產品,是白酒產量中的主流,雖利潤微薄,卻是企業占領市場、提高知名度、增加稅收的重要產品。這些廣大的消費者,對白酒的“香型”認識并不清楚。
專欄全套小曲白酒釀造法作者:王杰釀酒59.9幣22人已購查看2、白酒10種香型的國際滯后
前面列出10種香型的國家標準,標準中規定了各種香型的感官要求和理化要求,而現實中這些指標要求對產品質量的控制意義不大。以濃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R/。10781. 1-2006)為例。
(1)定義
濃香型白酒,是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如何界定、判別?據說已有方法檢測,但未見普及,主要還是靠企業的誠信。
(2)感官要求中香氣及口味指標
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對一種食品風味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窖香”,是優質濃香型白酒的特點,過去評酒要求是“窖香濃郁”,而如今要求是“窖香幽雅”,兩個字的變化,反映出飲者對酒品的高要求, “濃郁”和“幽雅”也只是專業人士的描述,大眾消費者能說清楚嗎?他們只能體會到香氣是否舒適。又如, “余味悠長”,這是原來的要求和描述,現在消費者要求“凈爽” “不辣嘴、不刺喉、受吞”,要飲時醉得慢,飲后醒得快,感官指標中如何反映?
(3)理化指標
不管高度酒或低度酒,總酸是用“≥"表示,沒有上限,總酯也是如此,己酸乙酯的范圍很大,高度酒優級為1.20-2.8克每升,低度酒優級為0.70 -2.20克每升,幅度很大,只要企業生產工藝得當,認真細致操作,都能達到要求,但有多少意義?消費者可能不會關心,也不會細查。這些指標能否真實反映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
專欄傳統白酒全套釀造技術作者:王杰釀酒69.9幣40人已購查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追求,食品安全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蒸餾酒及其配制酒》 (GB 2757-2012)是在GB 2757-1981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原衛生指標(甲醇、氯化物、鉛)的基礎上,增加了污染物及真菌毒素,即農藥殘留、化肥殘留、重金屬和真菌毒素等,還強調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檢測(GB 2760-2014),更加重視食品安全,不管哪一種酒都要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