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雅愉品酒一級品酒師,您身邊的酒文化傳播者!
逢年過節,離不開喝酒;走親訪友,離不開送酒......針對白酒的價格,上到幾千元,下到幾塊錢,同樣是酒,它們的區別究竟在哪里?
甚至有人說,無論是多貴的酒,成本都在幾十塊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酒的價格問題。
一瓶白酒到底值多少錢,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白酒的價格組成:
首先,算算生產成本了。
第一個成本,也是最基礎的成本——原料成本(酒本身是由什么變來的)
酒是什么東西釀出來的?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1、配制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兌技術進行調兌而成。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酒精。
此稱為液態釀酒,好處就是可控、干凈、效率高、成本低。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5000-7000元,價格高低取決于所用的原料和度數等級。
2、釀造型白酒:即純糧固態釀酒,其原料標準很高,必須是高梁、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等谷物(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要求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
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小麥、高粱等糧食的價格大家心中有數,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種方式幾何倍數。
3、第三種方式,即固液結合:將液態法釀造的白酒與固態法釀造的白酒進行混合勾兌的生產方式。此方法吸收固態法白酒的豐富口感,液態法白酒的低成本,揚長避短,其成本和品質介于固態法與液態法之間。
第二個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勞作成本(即人工成本)。
液態釀酒,相對簡單:蒸酒-除雜-復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廠直接購買食用酒精,進一步簡化了造酒步驟。這中間的原料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
固態釀酒,生產工藝那是真的復雜啊,只能簡單說一說:原料處理-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涼-下曲培菌-發酵-蒸餾……每個酒廠釀造規程不同,多次回沙、反復蒸餾的酒廠多了去。這中間的原料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高。
大的酒廠批量化生產,生產工人的薪酬在白酒成本中占比較高,包括工資、社保、津貼、獎金等。而釀酒作坊由于規模小,有的小作坊老板本身就是操作工人,沒有社保、津貼、獎金等,甚至有的連工資都不需要發,他們的勞動報酬只能等酒賣出去以后才能得到回報(其實這就是一種利潤,不含自身工資的微薄利潤)。
第三個成本——燃料、輔料和設備成本(釀造費用)。
除酒精勾兌酒(食用酒精加香料)不用燃料外,液態法白酒不需要蒸糧食,但蒸餾酒還是要用到燃料的,而固態法白酒不僅在蒸酒過程中要用燃料,在整個釀造過程中還要用燃料蒸熟糧食,固態法釀造燃料用量很大,成本自然增加。燃料主要是指電、煤炭、液化氣、天然氣、農作物的秸稈等。
輔料主要是指水和酒曲。蒸糧食,蒸酒都需要用水,把蒸熟的糧食變成酒更是少不了酒曲的作用。無論是釀酒作坊還是大酒廠輔料是必不可少的成本,且酒曲在純糧酒的內涵成本中占比還是較大的。
大酒廠生產規模化、自動化,設備使用量大,房屋、設備等的折舊大,這些都要計入白酒的成本中去。而釀酒作坊折舊少,這方面的成本就很低。
以上3個成本就是白酒的生產成本:即料(原材料)、工(人工)、費(釀造費用)。這也是白酒最核心的成本,有此三個核心成本糧食就可以變成白酒了,我們稱之為白酒的內涵成本。
第四個成本——時間成本。真正貴的酒成本就在這里了。
這個時間成本與勞作中的時間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陳釀的,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貯,讓其自然老熟,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協調。
陳釀的方法一般是把生產出來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輕微透氣性的容器內,隨自然界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人工的調整。
陳釀的過程就是白酒儲存的過程,當然也是資金積壓的過程(白酒儲存中資金是無法周轉的),儲存時間越長,白酒質量越好,資金的時間價值成本也越高,體現在白酒的價格上就是年份越久價格越高。
時間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項非常高的成本,茅臺酒每年只能生產一季;每年產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廠,其中加上投料、發酵、烤酒的時間,酒齡至少都在五年以上。可惜茅臺酒價格不接地氣,普通老百姓是喝不上的,即使有人能喝上,但也不一定能保證自己喝的是真正的茅臺酒。
在時間的流逝中,酒還會揮發。裝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說,而且還有滲漏、破碎的風險。這些酒損最終都會計入消費者購買的白酒成本中去。綜合起來看,白酒的成本也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低。
第五個成本——包裝成本。
現在的白酒過度包裝越來越嚴重,似乎包裝越豪華越奢侈越能體現出白酒的價值一樣。
其實這是一種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有些白酒包裝成本遠高于白酒的內涵成本,標價也特別高,消費者不得不為這些過度包裝買單。
部分消費者也不在乎豪華包裝內白酒的品質,只是滿足了那種只重外觀的虛榮心。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讓消費者喝的不是白酒,喝的是一種面子。
釀酒作坊一般是以散酒銷售為主,偶有帶包裝的,其包裝也是以樸實為主,與其賣酒而不是賣包裝理念相符。
第六個成本——營銷成本(銷售費用)。
君不見白酒廣告到處飛,從城市到鄉村,從電視到室外墻面,從小區樓道到公汽,從地鐵到高鐵等等,到處都是白酒廣告,這些都是用錢砸出來的。還有白酒銷售人員的工資、社保、津貼、獎金等。
此外各種促銷活動的開支,如品酒會、業務招待費用,給各級代理經銷商的銷售提成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要計入白酒成本中去的,其占比甚至比原料(白酒的基礎成本)還要高出很多。
“好酒不怕巷子深”現在已經不適用 了,“好酒也要勤吆喝”才是當今白酒市場的真實寫照。越是大品牌的白酒這方面的支出越高,而小作坊是不可能有這種支出,所以釀酒作坊這方面的成本占比幾乎為零。
第七個成本——研發成本。
對于有一定規模的大酒廠而言,一定會投入部分資金用于開發新的產品,或者將現有產品進行升級,使之從外觀到口感更適合消費者,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他們要花巨資購買先進設備,如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這些高尖端的分析儀器,少則幾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借助這些現代化設備先確定色譜骨架(即白酒中有機物微量成分大致含量和成分組成)與樣板相同確定基酒,再由調酒師(勾兌師)憑感官(聞、嘗)進行勾兌完成。
通過這些設備可以提高勾兌技術和水平,這些投入當然要計入白酒的成本中。但釀酒作坊是不具備這種條件和能力的,使得釀酒作坊的白酒成本和價格遠低于大酒廠,也正是他們不具備這種條件和能力成就了中華傳統釀酒工藝——固態發酵工藝的傳承和延續。
以上四個成本是白酒生產出來以后的延續,我們稱之為白酒的外延成本。外延成本可以是內涵成本的十幾倍,有的甚至是幾十倍,這些成本利用的好可以讓白酒增值無限,成就其品牌價值,反之會拖垮一個酒廠。
其次,就是白酒的利潤部分了。
市場上白酒的價格組成除去以上內涵和外延成本,剩下部分就是利潤了。
利潤越高其價格也越高,這些利潤既有生產廠家的利潤、也有層層經銷商或代理商的利潤。
由于白酒從出廠到擺在商超的貨架上這中間經歷了很多的銷售環節,所以這個利潤部分就很難講清楚了。內涵成本彈性很小,相差不會很大,可以說市場上再貴的白酒其“內涵成本”(除去通貨膨脹因素)都不會超過100元/斤(注意是內涵成本,不包括外延成本哦,要知道白酒是用糧食釀造,而非黃金白銀制造的)。
但外延成本彈性很大,相差也很大,利用好了可以大幅提高利潤,利用不好會大幅壓縮利潤空間,甚至會讓酒廠倒閉。正是這些深不見底的外延成本導致了市場上白酒價格的巨大差別,同時也決定了白酒利潤的高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白酒價格=內涵成本+外延成本+利潤
2、酒精勾兌酒、液態法白酒、固液法白酒、固態法白酒的內涵成本是遞增的,當然白酒的品質也是遞增的。
3、批量化生產的酒廠都少不了勾兌這個環節(否則無法規模化生產),只要有勾兌就會改變白酒原有的風味,只有采用固態發酵傳統工藝的釀酒作坊才不折不扣保留了白酒的原味。
用傳統固態發酵工藝釀造的酒就是純糧酒,是純天然的,原汁原味的。 釀酒作坊不會因量產需要去勾兌,也不會為迎合消費者的感官需要去添加一些物質(如酸、酯、醇等化學物質),出來是啥味就是啥味,這樣的酒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后是真正的好酒。
有的酒廠也會用傳統固態發酵釀酒工藝生產純糧酒,但不會直接對外銷售,只是用來作基酒,最終還是通過勾兌以后裝瓶包裝入市,口感可能比純糧酒要好(但不一定比年份純糧酒好),但就白酒本質而言肯定比不上純糧酒,試想那種添加了幾十種化學物質的白酒能比沒有任何添加物的原味純糧酒好嗎?
4、釀酒作坊釀造的純糧酒是性價比最高的。
從白酒的內在本質(即內涵)而言,釀酒作坊的內涵成本與規模酒廠的內涵成本相差無幾。但就白酒品質來說,同等價位的白酒,釀酒作坊釀造的純糧酒比大酒廠生產出來的白酒品質要好。
從外延來看,除了時間成本外釀酒作坊的其他外延成本幾乎可以忽略掉。這就是作坊釀造的純糧酒很接地氣,而名酒廠生產出來的白酒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根本原因。具體來說釀酒作坊直接(沒有中間商差價)賣出來的純糧酒,其內在品質相當于市場上價格是其10倍以上的品牌白酒,甚至會更好。
5、沒有十元、八元的純糧原漿酒,也沒有二十元的純糧原漿酒,連內涵成本都不夠,且不說利潤了,更何況還要存放一年以上。
給酒友們一個參考價格:
1年以上的純糧原漿大曲酒不會低于60元/斤(其內在品質相當于市面上600元左右的品牌白酒),
3年以上的大曲純糧原漿高粱酒,價格在100元/斤左右(其內在品質不亞于市場上1000元左右的品牌白酒)!度數越高,年份越久,價格越高。
這個價格只有從釀酒作坊才能拿到且真實可靠。講面子喝品牌酒,喝酒還是喝純糧酒好!
6、酒友們要謹防市場上的勾兌酒冒充純糧酒賣,買純糧酒一定要到可靠的釀酒作坊去買。
以上關于白酒的價格形成是小編一家之言,分享給大家。各位酒友如何看白酒價格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