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茅臺大熱,茅臺鎮許多小眾醬酒開始貼臉茅臺,給自己貼上“茅臺同款”、“小茅臺”以及“某地茅臺”等標簽,但這些都跟茅臺沒多大關系。不過,以二鍋頭聞名于世的北京,到真有一款白酒與茅臺關系頗深,那便是華都酒業旗下的燕嶺春酒。
燕嶺春酒是上世紀昌平縣酒廠(即華都酒業前身)特有的醬香型白酒,被專家喻為“北京小茅臺”。據資料記載,1985年左右,北京市本地酒廠紛紛走到茅臺酒廠、瀘州老窖酒廠、五糧液酒廠等地學習白酒釀制技術,而昌平縣酒廠便是派人前往茅臺酒廠學習的小酒廠之一。
作為北京地區第一家國營釀酒廠,昌平縣酒廠雖說擁有極高的二鍋頭釀造技術,釀出了被世人認可的“太陽牌”二鍋頭,但在醬香領域依舊屬于0基礎。因為1974年,在白酒泰斗周恒剛(二排右二)的主持下,“昌平試點”正式建立,正式研究醬酒酒。
1976年,隨著“八大名酒進北京”的號角響遍華夏,原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北上支援北京酒廠,而昌平縣酒廠便是在其技術支援的名單之列。在茅臺的技術支援、生產原輔料和窖泥等“原料”支援下,燕嶺春酒誕生。
作為北京首批醬香酒的燕嶺春酒自然受到北京人的歡迎,成為市場上的俏貨,迅速打開市場風靡全國。燕嶺春酒火到據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昌平政府街一標志性酒店為了“蹭熱度”,直接改名為“燕嶺飯店(后改名為金平酒店)”。
巔峰過后便遇低谷。跟汾酒、西鳳酒等類似,燕嶺春酒也沒抓住白酒市場開放的黃金發展時期,逐漸消失在眾人眼中,甚至一度停產。然而,2017年,一則與茅臺有關的消息,勾起了部分老北京人對燕嶺春酒回憶,即當時市值五千多億元的貴州茅臺,公布的《茅臺幫扶華都計劃書》中提到,要幫扶華都酒業,帶動燕嶺春酒“活”起來。
眾所周知,當時貴州茅臺在國內十分火爆,正是在全國市場鋪墊、推廣醬香型白酒的最佳時機,因此出臺了許多推廣策略,而《茅臺幫扶華都計劃書》便是其中一項措施,而華都酒業正是茅臺打開北方醬酒市場最佳“支點”。
彼時,眾人都以為在茅臺的幫扶下,30多年前風靡全國的華都燕嶺春酒,將再次迎來高光時刻,但尷尬的是,時至今日華都燕嶺春酒依舊沒什么水花,甚至許多酒友都不知道,華都燕嶺春酒曾在2020年,北京首家燕嶺春專賣店正式試營業。
面對華都燕嶺春酒的沒落,不少老北京人都唏噓不已。翻看眾多酒友對其難崛起原因的剖析發現,酒友們一致認為燕嶺春酒發展不起來,與其酒自帶“濃濃的二鍋頭味”有關。不少經歷那段歲月的酒友稱燕嶺春酒為:江湖失傳已久的二鍋頭味的醬酒。
酒友們認為,麩曲醬香在那個特殊年代有獎勵,的確能迅速崛起,但現在科技發展迅猛,各大酒廠均有創新工藝,而華都卻停滯不前。這樣的情況,在國內白酒市場是行不通的。當然,一款白酒起不起得來,并不是說只和這款白酒的口感有關,還和環境、歷史、技術等各方面因素都有關聯。不過,酒的品質和口感的確是限制一款白酒發展的核心問題,酒友們有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