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醬香酒品評語,也是茅臺酒背標上最為常見的評語。
經常有人調侃說要多學點品鑒用語,不要一聲好喝走天下。
了解醬香酒的品評語,先了解“醬香型白酒”劃分的由來,今天簡單科普一下。
01
“醬香型”的由來
“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品評語,是1983年開始出現在五星茅臺酒的背標上的。
在此之前的茅臺的背標上寫的是:“具有醇和濃郁、特殊芳香、味長回甜之獨特風格。”
更早的是1966年之前的背標文字,寫到了“味美醇香”,但并沒有更多與茅臺酒風格相關的描述。
背標的文字變化,折射出茅臺酒風格確定的過程。
最初,茅臺酒的勾兌用的是傳統方法:大酒壇勾小酒壇,酒齡長的勾酒齡短的。
缺點是沒有章法,全憑勾兌師的師承經驗和自我感覺。不同的勾兌師勾兌出的成品就會有所差異,不同批次也不盡一致,產品質量不能保持一致和穩定。
李興發認為應該把不同的酒按照輪次、年份、味道區分鑒別,然后進行勾兌,最終得到一個較穩定的成品。
1964年,李興發帶領科研小組通過不斷的試驗,把從酒庫收集來的200多種不同輪次,不同酒齡,不同味覺的樣品進行千百次品嘗,進行標準酒樣的分析,不同酒齡酒樣分析,勾兌典型體酒樣分析以及構成后的變化測定等工作。
最終,歸納得出了茅臺酒三種典型酒體,即醬香、窖底香,醇甜。口感幽雅細膩的稱為“醬香”;用窖底酒醅釀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稱為“窖底”;香味不及醬香型但味道醇甜協調的稱為“醇甜”。
這一成果由時任茅臺技術員的季克良總結整理成《我們是如何勾酒的》一文,并在1965年全國第一屆白酒技術協作會上宣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白酒的香型分類時代來了。
醬香酒的品評語,對應的是品評的次序,醬香突出,主要是聞香感受;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則主要是入口及吞咽感受;回味悠長,則是飲后感受;空杯留香,則是嗅聞酒杯的感受。
自從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開始按不同香型來選拔以來,白酒已經有了十二種香型劃分,但基礎的還是“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這四種。
02
不同香型的品評語
不同的香型,有不同的感官評語,通過“觀其色、聞其香、知其味、得其格”的程序,不同香型可以得出以下感官評語:
醬香型白酒:微黃透明、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典型代表為茅臺酒。
清香型白酒:無色透明、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協調、余味凈爽。其典型代表為汾酒。
濃香型白酒:無色透明(允許微黃)、窖香濃郁、綿甜醇厚、香味協調、尾凈爽口。其典型代表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
米香型白酒:無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綿甜、落口爽凈、回味怡暢。其典型代表為桂林三花酒。
鳳香型白酒:無色透明,醇香秀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悠長。其典型代表為西鳳酒。
董香型白酒:清澈透明、濃香帶藥香、香氣典雅、酸味適中、香味協調、尾凈味長。其典型代表為董酒。
豉香型白酒:玉潔冰清、豉香獨特、醇厚甘潤、余味爽凈。其典型代表為玉冰燒酒。
芝麻香型白酒:清澈透明、香氣清冽、醇厚回甜、尾凈余香,具有芝麻香風格。其典型代表為景芝酒。
特香型白酒:酒色清亮、酒香芬芳、酒味純正、酒體柔和、諸味協調、香味悠長。其典型代表為四特酒。
兼香型白酒,又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是濃中帶醬,一種是醬中帶濃。
醬中帶濃:清澈透明(微黃)、芳香、幽雅、舒適、細膩豐滿、醬濃協調、余味爽凈、悠長。其典型代表為白云邊酒。
濃中帶醬:清亮透明(微黃)、濃香帶醬香、諸味協調、口味細膩、余味爽凈。其典型代表為玉泉酒。
老白干型白酒:無色或微黃透明,醇香清雅,酒體諧調,醇厚挺拔,回味悠長。其典型代表為衡水老白干。
馥郁香型白酒:芳香秀雅、綿柔甘洌、醇厚細膩、后味怡暢、香味馥郁、酒體凈爽。其典型代表為酒鬼酒。
多感受這些品鑒語,“好喝”一詞也就有了更多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