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很早就開始了釀酒,不過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的酒也經歷很大的發展。在過去其實大部分的酒都是很簡單的糧食發酵酒,主要因為原料的不同,酒喝起來口感和味道才會有差異,比如黃酒,在我國就有著很長的歷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的主要飲用酒類,不過到了現代,黃酒逐漸被白酒所取代。過去經常喝的黃酒,為什么會被白酒取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黃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不過在當時而言,釀酒是屬于很奢侈的,一般人飲用不到。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黃酒的釀造工藝在唐宋時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時候很多的平民階層也能喝上黃酒了。不過因為在元代的時候,蒸餾技術的發展,促使了白酒的誕生,所以黃酒就開始逐漸的沒落了。
白酒的度數遠比黃酒要高,而且保存的時間很長,適合儲存,因為口感非常的濃烈,也受到一些人的喜歡。不過這個時候,主要還是平民階層經常喝白酒,而富貴階層主要還是喜歡黃酒的味道。
但是到了近代,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釀造酒需要大量的糧食,但是本身在糧食稀缺的情況下,顯然是不能拿糧食釀酒的,所以在當時限制了釀酒行業的發展。
而黃酒首當其沖就被限制了,使得黃酒的產量大大下降,但是白酒卻逆勢而起,雖然白酒也需要糧食,但是白酒的可調節性很強,可以通過勾兌的方式成酒,尤其是可以通過各種作物生產食用酒精再釀酒,所以白酒在新工藝出現的條件下,成為了當時能夠充分獲得的酒類。
人的口味也因為這種變化而發生改變,到了現在,雖然糧食已經很充足了,釀酒的原料不再成為限制,但是很多人已經習慣于喝白酒,而且白酒也在中國人心目中建立起了很重要的地位,很多重要的場合都是按習俗喝白酒,所以黃酒依然被白酒所壓制,只有少數人回歸到了黃酒。而且現在來說,白酒的釀造工藝多種多樣,非常的復雜,經過調制后的白酒,口感也是多種多樣,基本上能滿足任何人的需求,而好的黃酒僅僅是有限的幾種而已。
其實整體來說,黃酒相比白酒要更加健康,因為它與糧食的聯系更加緊密,沒有勾兌的成分,更能體會到糧食的香味;不過白酒也有自己的優勢,現在的新工藝法釀造白酒,對白酒的口感調節更細致,口感和味道也多樣化,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時也節約了很多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