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能夠解憂助興的妙藥良方,也是攪動人心的催化劑。隨著一杯接一杯的酒進入身體,飲酒之人的心神會逐漸脫離理性的掌控,言行也會越出常態范圍,使人超脫現實生活,這是酒的獨特魅力所在,也是其最不可控的一點。畢竟,世間美酒無盡,飲過量之酒,必然會導致心神乃至言行失去理智。
從古至今,飲酒者眾,醉后狂亂之人也是占據大多數,所以那些能夠醉而不亂其心、不亂其行的人才顯得更加可貴。不過話又說回來,若是要求酒客飲酒而“不亂其心”難免有些苛求,不亂其行”便足以稱得上難能可貴了。
酒后亂行為喝醉而穩重,這正反兩面都可以在晉代名士裴遐的一則典故中看得見。
裴遐常在平東將軍周馥身邊,司馬行酒,遐未即飲,司馬醉怒,因曳遐墮地。遐起還坐,顏色不變,復棋如故,其性虛和如此。裴遐有一次與平東將軍周馥喝酒下棋,在醉意正適宜的時候周馥的部下司馬行酒令,因為裴遐沒有及時地喝酒,司馬在醉酒的狀態下怒氣中生,將裴遐一把拉扯得摔倒,裴遐慢慢起身,也沒有發怒,繼續喝酒下棋如常。要知道,裴遐此時是周馥的客人,而周馥的部下司馬卻做出這種粗魯且越級犯上的行為,在古代社會中是非常嚴重的不敬。裴遐的如常狀態引起了在旁的另一位名士王衍的好奇。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王衍問,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還沒有發怒呢?裴遐的回答:只當那個司馬是因醉酒而失去日常的理智。裴遐與司馬,皆飲酒,皆醉,前者醉而有風度,謙謙若君子;后者醉而得意忘形,心擾而行亂。同樣一杯酒,亂或不亂,全都在酒品。
為什么在醉酒的時候還要盡量保持自身言行上的禮節呢?因醉而還能不亂其行,懂規矩、守規矩,這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在酒局上保護自身的方式。酒本就是直接作用于精神的奇妙之物,心神不堅者最易墮入混亂。飲酒不在酒量,重在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