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朱子大人對弟子說:“人讀書,如人飲酒相似。若是愛飲酒人,一盞了,又要一盞吃。若不愛吃,勉強一盞便休。”
讀書的意義又是什么?這個問題,無數人問,也會有無數個答案。
清代的梁同書說:世間千百年舊物,無非飲酒;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千百年來,書與酒,以自己非凡的生命力和穿透力,穿過歷史,走過歲月,如形似影,始終伴隨在人的左右。
讀書與喝酒,兩者雖然不同,一個是心理上精神的愉悅和滿足、一個是生理上腹腔的充填和享受,但兩者在最終目的的享受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讀書能讓人物利兩忘,如癡如醉,得到智慧的養成和思想的升華;喝酒則能讓人填胃充饑、祛困解乏,飄然如仙,得到食欲上的滿足和生理上的愉悅。其作用雖然不一、但感覺在一些地方卻有著相似之處,令人滿足、叫人心馳神往、使人久久回味。
一本好書如同一瓶好酒,需要細品慢嚼方能體會處其中的芳香韻味。一瓶好酒如同一部好書,其貯藏經歷的時間越漫長,其芳香越清醇甘飴,誘惑迷人。
圍爐夜話有云:佳思忽來,書能下酒;俠情一往,云可贈人。
意思是:美好的情思突然來時,無需佳肴,有書便能佐酒。不羈的情意一發,即使手中無物,亦可以云贈人。
飲酒重在情趣,若無情趣,再好的酒也是澀的。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這就是得其情趣。佳肴是肉體的美味,一本好書卻是心靈的美食,茍得其趣,一本好書用以下酒,更見其味。
宋人一本名為《道山清話》的書中記載,宋代詩人蘇舜欽把讀書當做人生最大的樂趣,有一次,他住在岳丈家,每晚都要喝一斗酒,岳丈很驚奇此人酒量之大,便于一天夜里躲在一旁窺探究竟。只見蘇舜欽高聲朗讀《漢書·張良傳》,念到精彩處,便感慨一番,并滿飲一杯酒。老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誠不多也。”由此可見,這些人是把讀書當做一種樂趣,心甘情愿地做書癡。
酒與書,一個如俠客,慷慨豪放,快意恩仇;一個如智者,超脫淡然,與世無爭。
歸根結底,飲酒看書,并不是飲酒消愁,也非單純學習,所尋求的,應該是一種和飲酒相關的趣味和意境。
我想,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節奏飛快的社會,雖然我們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但每一個飲酒讀書的人,大概都在心底,有著一番對風流的認同和堅持吧?!
將書的豐厚、書的魅力、書的博大精深放到淺斟慢酌中,在酒的醇香和底蘊中,品味得淋漓盡致,誦讀得舒暢愉悅,那才是讀書入迷和喝酒盡興之后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和情感超越。
以詩書下酒,酒也沾上了禪意的芬芳,把酒讀書,書也能和酒一樣醇厚綿長。這浮生半日,有佳釀一瓶,知己二三,以書下酒,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