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春酒采用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新工藝。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在多年研究試驗中總結出了幾套新工藝,如“復式新工藝”“一長二高三適當”的關鍵技術等,其中重點是“一長二高三適當",是提高濃香型名優酒質量的關鍵技術。
“一長二高三適當”的技術措施 :
1、“一長"
是指發酵時間長。發酵前期10 -30天屬糖化發酵、產酒階段,后面的時間屬于酯化階段,產生的酸和醇反應生成酯,所以時間長一點。其實質是使母糟與窖泥有更多的接觸時間,這樣有機酸與醇類經較長時間緩慢的發酵、富集和酯化,使劍南春的主體香己酸乙酯含量增多。經過對比試驗得知:發酵40天酒的己酸乙酯含量是126毫克/ 100毫升;50天 為180毫克/ 100毫升;60天 為200毫克/100毫升;120天 為437毫克/100毫升。其他相應的香味成分含量也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發酵70~75天的酒質量好,基礎酒的口感好,醇甜,主體香突出。采用雙輪底發酵140~150天,時間長,釀出來的酒味道比常規發酵期的酒好得多,因此常把雙輪底酒用作調味酒。
2、“二高”
是指酸高、淀粉高。發酵時間長,產生的酸就多,出窖糟酸度達3.5 -4.0,而理論講要3.0以下,實際名酒的生產中酸度要高些。有酸才能產生酯。采取提高人窖母糟酸度的辦法,把人窖酸度控制在2.0~2. 4,出窖酸度達3. 6以上。如果母糟內酸的含量少,就會導致酒味短、淡,不柔和也不諧調,稍偏高的人窖酸度,使產出酒的已酸乙酯含量平均增加了50 - 80毫克/100毫升。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也證實母糟內酸含量高,淀粉含量低,發酵升溫困難,所產的酒少,而且雜味多,風味不典型。解決的辦法就是提高人窖淀粉含量,在發酵過程中,經微生物作用隨淀粉的轉化而溫度星上升的特點來解決母糟酸高不升溫不發酵的弊端,在相同的人窖酸度條件下,把淀粉含量控制在19%左右進行發酵,有利于各種香味物質的生成。
專欄傳統白酒全套釀造技術作者:王杰釀酒69.9幣45人已購查看如果出窖母糟淀粉含量在10% -13%,有顆粒,少部分未發酵完最好,每次不要使其發酵太完全,糟子不能太空了。如果母糟殘余淀粉在10%以下或7% ~8%,就只能產一般曲酒, 而產不出名優好酒。母糟發酵空了而且在熱天又減糧,肯定在發酵中不升溫,所以母糟要肥實一些, 即殘余淀粉要稍多一點,糧食粉碎稍粗一點,但不要整粒的,投糧也不要太多,以免酒中帶生糧食味。過去一到熱天為了安全度夏就實行減糧、加糠、加水。加谷殼、加水的目的是為了減酸,但釀出來的酒味淡,糟味、輔料味重。現在采取熱天不減糧、不減曲、不加谷殼、不加過多的水,而采用上述方法安全度夏。
3、“三適當”
是指水分、溫度、谷殼適當。適當的水分是發酵的重要因素。人窖水分過高,也會引起糖化和發酵作用快、升溫過猛,產出的酒味淡;而水分過少,會引起酒醅發干,殘余淀粉高,酸度低,槽醅不柔和,影響發酵的正常進行,造成出酒率下降,酒味不好。劍南春酒廠的人窖水分控制在53% -54%,出窖水分一般在 58% -60%,基礎酒的己酸乙酯含量就高。溫度是發酵正常的首要條件,如果人窖溫度過高,會使發酵升溫過猛,使酒醅酸過高,在增加了己酸乙酯含量的同時,也增加了醛類等成分,使酒質差,口感不好。而低溫人窖,雖然對控制雜味物質的生成和提高出酒率有利,但己酸乙酯香味成分生成量也會減少。所以按照“ 熱平地溫,冷13C"的原則來控制人窖發酵溫度,更有利于正常發酵、產酯,產出的酒濃香、醇和、無雜味,具有典型風格。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從人窖槽的淀粉含量來控制人窖溫度比較好。谷殼是良好的疏松劑和填充劑,在保證母糟疏松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谷殼的用量,如果谷殼多,就會導致母糟糙,將造成酒的味道單調。但谷殼用量太少,會使母糟發膩,同樣影響發酵和蒸餾,而且還因谷殼含糠醛、多縮戊醛和其他邪雜味等物質,對酒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使用谷殼之前,必須敞蒸30分鐘,其用量一般控制在原料用量的25%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