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白酒行業來說,消費者總是傾向于選擇嫡系標品。
開發品不被信任的現狀基本是貼牌商自己造成的。
在運作中,開發品經銷商往往采用了高掃碼價、低成交價,通過電視購物、廣播購物、直播帶貨的方式推銷產品。但是消費者對產品的價值認知不是實際花了多少錢,而是廠商宣傳的掃碼價以及主持人口中那高不可及的原價,使得消費者才對20塊錢的酒有了2000塊錢的期待,即便實際支出20塊錢,消費者也在追求廠商所謂的“掃碼價”品質,可事實上產品的本質就是20塊錢,于是造成了消費者對產品品牌認知的錯位,導致了開發品的口碑不佳。
舉個例子,某產品出廠價80,掃碼價999,電商日常掛價599,電視購物零售150。那么消費者的認知中是這個東西價值不低于599,而不是150。消費者認為150是廠家回饋社會做慈善的價格,這是物超所值的價格。
一個是真忽悠,一個是真信,雙方合力造成了市場的扭曲。
所以一些不良開發商的行為傷害了消費者,也傷害了同行,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所以非嫡系產品口碑較差的原因,核心還在于價格虛標超出價值,和各種形態的包裝高仿,讓消費者的期待過高。
消費者認知的嫡系是指廠家直接招商,直接投放渠道以及廣告宣傳的核心產品。
這一類產品在茅臺中就是白色瓶子的飛天、白色瓶子的王子,五糧液中就是透明亞克力包裝、透明玻璃瓶的八代五糧液,汾酒則是青花瓷二十年、三十年。為什么我要強調顏色?因為同樣的外形換了顏色就成了專銷產品,專銷產品也就是消費者認知的非嫡系產品。
一線品牌嫡系產品的特點是品牌知名度高,包裝設計具有品牌識別度。
非嫡系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第一是經銷商包銷產品,廠家限定酒體質量、品級,比如華致的金茅臺、鐵蓋釣魚臺,以及上文所述的不同顏色的飛天產品。
第二是品牌方授權產品,貼牌方與品牌方協商后委托第三方加工生產,比如白水杜康的一些產品。
第三是定制類原則上不允許市場流通的產品,但是因為稀缺性也有很多消費者趨之若鶩,比如茅臺前些年的飛天酒體定制酒,瀘州老窖的定制酒。
由于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多元化,以及酒廠基于利潤和市場擴張的需要,于是就有了以上幾種非嫡系產品的出現。
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與主品進行區分,很多酒廠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方式差別化定位,比如有個順口溜就簡單概括了一下本品與開發品的外觀區別,
西鳳沒有酒,必須躲著走。瀘州沒老窖,馬上往回繞。
汾酒加集團,基本要玩完。古井不帶貢,喝多會要命。
酒鬼變湘泉,絕對不值錢。習酒寫簡體,讓人瞧不起。
劍南不帶春,別問真不真。水井缺了坊,存著價不漲。
五糧沒有液,買走都是孽。茅臺多個鎮,買時需謹慎。
事實上,八大名酒的開發產品對酒體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畢竟品牌方必須要為自己的口碑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負責。
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是有差別的,廣大的低消費人群同樣需要品牌化高性價比的產品,而這就需要低價位開發品彌補這個空間。比如五糧液前些年一系列開發產品,多數零售價都在40塊錢左右,而且包裝精美甚至與七代五糧液高度相似,滿足了一部分人群對于五糧液產品的追求、向往。
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銷產品也不少,但是少有詬病,這是因為首先很多消費者對茅臺產品體系不了解,并不知道哪些是總經銷產品,哪些是茅臺自有產品,同時還因為茅臺對品質進行了把控,不同商標、外觀對應了不同的產品品質,當然,這也導致了各種顏色的飛天茅臺價格高于本品。同樣的,盡管消費者對釣魚臺眼花繚亂的外包裝詬病較多,但大多數酒友對其酒體的認可度還是較高,也是因為釣魚臺也對總經銷產品進行了酒體的限定。
白酒產品的選擇上,并不是不能買開發品,相反,一部分貼牌產品的品質較高,價格也較為合理,滿足了廣大低消費人群的需求,只是需要消費者根據各自的消費能力和辨別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在高端白酒中,非嫡系產品其實可能比嫡系更值得購買、收藏、飲用,比如茅臺的飛天以上非嫡系產品。
非高端白酒中,則根據消費能力選擇,需要謹記的是白酒產品永遠是一分錢一分貨,原價999,現價9.9的往往就是只值9.9的產品。
對于消費者來說,不要總想占便宜,買的不如賣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