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很多人逃離北上廣,也有很多人死死留守。然而說到底,逃離或者留守只是在選擇一個生活的城市而已。不管作何選擇都一樣,可能更好,可能更壞。
苦大仇深的努力,也就騙騙自己
不管作何選擇都一樣,可能更好,可能更壞。
看起來說了一句正確的廢話,但實際上,近幾年的輿論風向來看,很多人都對呆在老家持悲觀態度。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擴散開來,“走出去,在大城市扎根成就自己庇蔭后人”的觀點成為很多游子的強心劑。
有位資深廣漂曾發表過這樣的肺腑之言:
一定要在北上廣深購房入戶,就算把自己填進去也要把這個坑填平了。填的好,今后你的孩子就可以平平穩穩地走過去,如果你選擇了放棄,那么你的孩子二十年后又會走你的老路,而且更加艱辛。
……然而現實啪啪打我們這些“大多數”人的臉,因為留守北上廣不一定會出人頭地造福下一代,甚至留守太久了,有沒有下一代還難說呢。
這種苦大仇深的努力,也就騙騙自己,畢竟大多數人都在自力更生,不管在什么城市。在北上廣深以外的城市活得好的人比比皆是,買房買車,結婚生娃,看起來他們并沒有刻意背著這一代或者下一代的枷鎖前行。
并不是其他城市的人沒有壓力,他們的壓力同樣不輕,只是身處北上廣深,大概就更容易給自己預設更多目標和責任?
同為草根,很能理解同時代人對改變命運的迫切追求。雖然在外歷經坎坷,但是苦難使人成長,我們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即使不能成為人上人,也要有著改變現狀的憧憬。
這當然是好的,但是也不應該過分拔高北上廣深給我們普通人帶來的意義,或者說這種意義,你怎么知道其他城市不會帶給你呢?
你要的體面,是怎樣的體面
并不是在北上廣深擠地鐵擠到天昏地暗、加班加到日夜顛倒才叫打拼,也并非自詡程序猿、產品狗、運營喵,出入CBD高檔寫字樓才叫奮斗。
有多少人迷失在北上廣深林立的高樓中找不到出口,有多少人喝著星巴克聊著KPI轉身卻因為幾乎月月“白領”而苦惱不已,還有多少人羨慕著家鄉的同學朋友閑暇時候約麻將吃火鍋,我不得而知……
我知道的是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在北上廣深的日子并不是看起來的那樣體面,或許有的人在堅持著,只是因為“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的人生宣言。
當然北上廣深有著我們老生常談的優勢:更能開闊眼界、更繁華、更平等、更多工作選擇、更高薪資、更多機遇等等,但是由此對北上廣深以外的城市一棍子打死未免太過武斷,畢竟北上廣深以外,還有成都、南京、武漢等一眾城市。
我們工作時的付出和努力不應該被否定,只是表面風光不一定是真正的體面。
不管在哪個城市,踏實努力聰明有頭腦的人都可能會活得體面。說到底還是跟你是怎樣的性格,即,你本身是怎樣的人有關,而跟在什么地方無關。
他鄉是故鄉, 何處是歸途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開篇寫道:
如果你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巴黎會一生都跟隨你,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但是任他繁華迷人眼,我能看到的,是路過巴黎,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中國作為一個人情國家,非常看重“家庭”這個概念,而“家”一般都會和房子掛鉤。北上廣深工作的人幾乎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在當地有一套房子,定居當地,畢竟這樣才有安定感。
然而要定居,談何容易。我們以北京為例,在北京落戶需滿足持有北京市居住證、在京連續繳納社保7年以上、并且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等要求,還有最基本的,買房的資金。
很多普通上班族以在北上廣深這些城市買套房為終極目標,當然也還有我這樣想都不敢想的,畢竟光是每個月的房租就能讓人肉疼了。
雖然我們倡導“房子是租來的,但日子是自己的”,但是捫心自問,在北京的這場流動盛宴中,作為過客,他鄉真能當故鄉嗎?
自不必說,北上廣深作為超一線城市,發展這么多年,優勢很明顯也很明確。
但是時代在改變,所謂的資源、機遇等也在流動, 眾多一線城市在逐漸崛起, 它們的發展空間還在擴展之中,未來還有很多可能。
所以,別再大談死守北上廣深了,把這當做人生的一段旅程,已經足夠。在這幾個城市奮斗也并不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只是選擇了一個生活的城市而已,僅此而已。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