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1949年10月1日
在第一代領導人們的英明領導下
在四萬萬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
新中國從近百年的坎坷中站了起來
天安門城樓上那一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如雷貫耳、驚天動地
所有中國人從此抬起了頭
01
百廢待興 白酒奠基
和祖國共同成長的
還有我們的國飲——白酒
白酒行業的崛起
伴隨著祖國經濟的騰飛
白酒行業的成長史
也從側面反映著新中國的發展史
從建國至今
從1949年的年產10.8萬噸
到最高年產960萬噸
從純手工釀酒作坊
到半機械化生產
從行業銷售200萬到1萬個億
我國釀酒行業
從1945年抗戰勝利算起
到1955年的十年時間
奠定了我國白酒工業的基礎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包括
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等
各大知名酒廠
基本都在這十年中先后成立
全國的釀酒作坊
開始不斷合并成為國營釀酒廠
或者公私合營釀酒廠
當時大的背景是工商業改造
酒類專賣、糧食統購統銷
以及計劃經濟開始實施
02
艱苦環境 人造經典
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
酒廠的運作模式十分簡單
只需要負責釀酒
釀酒原料采購和酒類銷售
都由專門的部門負責
當時的酒廠規模并不大
基本都是規模并不集中的釀酒作坊
大多國營釀酒廠的工人
一共只有七八個
大一點規模的
最多三四十人
人數多對于當時釀酒有很大幫助
因為釀酒真正實現半機械化生產
要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
在那之前,釀酒方法跟現在不同
當時釀酒行業屬于重體力勞動
出窖、上甑、貪涼、出甑、入窖等
都需要人力純手工完成
無機械化設備可以依賴
工人們手里的鐵锨、獨輪車
是當時釀酒僅能依靠的一些工具
破碎釀酒原料都用驢拉磨來實現
上甑蒸煮就是在地鍋上面加個甑
蒸酒的時候就燒柴火
這就是五十年代
主流的白酒釀造方法
這也是建國初期
大力發展白酒的原因之一
入門簡單、沒有過硬的技術要求
有助于原始的資金積累
03
原料優勢 促成格局
從1945年到1980年之間
我國物資都極其匱乏
特別是糧食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
我們需要出口糧食賺取外匯
利用農業剩余加強建設工業化
這也造成了其他酒種釀酒原料短缺
其他酒種的原料多為稻米和小麥
和我們食用的口糧發生沖突
但白酒主要原料是高粱
跟口糧不沖突
且價格相對便宜,更具有優勢
這也造成了
在中國其他酒種的發展時間線
落后白酒30年之久
間接促成了如今釀酒業
以白酒為主導的行業格局
1945年-1955年
全國各地酒坊相繼組成了國營釀酒廠
這是白酒行業的雛形
1955年-1965年
白酒行業為了總結傳統的釀酒經驗
開始了大規模的試點工作
1965年-1978年
得益于之前的白酒試點
全國上下各種香型的白酒遍地開花
形成了“釀酒技術大傳播”
70年代后期機械化開始普及
白酒逐漸開始實現半機械化生產
80年代開始用氣象色譜儀分析白酒
量化數據、勾兌調味技術得到推廣
“市場經濟”開始后
白酒的品牌能量逐漸開始顯現
從抗戰勝利到當今時代
白酒行業的每一步發展
都離不開國家的政策導向
可以說是祖國母親
成就了白酒行業的今天
04
祖國73周歲 延安牌40周年
“延安牌”白酒的前身
最早可以追溯到1942年
無數投身抗戰事業的民族酒企之一
1972年左右
延安酒開始敏銳地意識到
“商標”的重要性
到1982年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
“延安牌”商標正式注冊成立
并于此后相繼斬獲各大國內獎項
1987年,延安酒榮獲全省釀酒評比第一
同年,入選《中國工業產品大辭典》
2010年12月,“延安牌”商標
被陜西省工商局認定為
“陜西省著名商標”
至此,“延安牌”完成了
從地方著名到官方認證的成長階段
黨的100歲生日之際
“延安牌”順應時代發展
緊抓醬酒行業百年一遇的上升機遇
聯手延安賓館
共同創立延安國賓酒業有限公司
將“延安牌”40年民族酒脈
與延安賓館57年世紀風華
全心傾注到延安國賓酒業的基石當中
延安國賓酒業自此開始
延續“雙重傳承”
穩穩接過“延安牌”這塊金字招牌
一力開創獨屬于“延安牌”的
國賓醬香篇章
今年,是新中國的第73個生日
也是“延安牌”的第40個生日
祖國從一無所有到繁榮昌盛
離不開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
延安酒從白手起家到榮譽滿身
離不開每一位同仁的鼎力相助
73年風雨路,40周年醬香情
值此舉國同慶之日
延安國賓酒與各位一齊舉杯
恭祝偉大祖國國運昌盛、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