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大政治家
曹操是一個長期被妖魔化的歷史人物。戲說歷史不是今天才開始的,羅貫中就是一個戲說的高手,在《三國演義》和民間三國戲的影響下,老百姓都被洗了腦,一說起奸雄,立刻就想到曹操,曹操和奸雄幾乎成了同義詞。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完全不是這樣的。真正讀歷史書并且有見識的人,都很佩服曹操。魯迅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非常佩服他。”郭沫若在1959年大張旗鼓替曹操翻案,梳理了相關史料,澄清了若干誤解,充分肯定了曹操的歷史功勞。具體的內容,你們可以去看《替曹操翻案》一文(收在《史學論集》里)。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當時的中國有兩大悲慘景象。一是漢朝氣數已盡,皇帝只是傀儡,大小軍閥割據混戰,整個國家四分五裂。二是戰亂使得農業荒廢,老百姓大批餓死,人吃人現象非常普遍。曹操的詩《蒿里行》描述當時的情景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據《三國志》估計,死亡人口是十分之九。
曹操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上政治舞臺的。他起兵討董卓,開始的時候好像也只是許多軍閥中的一個,但他和別的軍閥不一樣,他這個人可以說真正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初心是拯救百姓,這個使命是統一中國。這有他后來的許多行為證明。例如,為了維護統一,他堅持自己不稱帝。例如,為了振興農業,他大規模推行屯田,把大片荒蕪的土地建成了軍墾和民墾農場。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實行了許多有見地的政策,包括任人唯賢、依法治國等,我就不具體講了。
遺憾的是,赤壁之戰的失敗,使得曹操未能實現統一中國的宏圖。不過,他畢竟統一了中國北方,天下三分,魏十有其八,實際上統一了大部分國土。后來司馬氏能夠統一中國,是曹操打下的基礎。和他相比,司馬氏的眼光和胸懷都差得太遠。如果是曹操統一中國,中國中古時期的歷史會輝煌得多。
開一代新風的大文學家
曹操是一個全才,志向高遠,能文能武。他酷愛讀書,在文學、音樂、書法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三國志》里說,他帶兵三十余年,手不舍書,經常登高賦詩,譜了曲讓人演奏。
曹操的詩,留存下來的只有二十二首,其中有幾首已經成為千古傳唱的名篇。兩漢時期的詩,以朝廷制作的樂府為基本形態,到了漢末,詩人們也都是模仿樂府的腔調。曹操打破了這個傳統,雖然在形式上也依據樂府,但把個人的真實感情寫進了詩里,開啟了一代新風。在他之后,包括竹林七賢、陶淵明在內,魏晉文學的精彩就在于抒發真性情,這個頭是曹操開的,所以魯迅贊美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不但自己寫詩,而且在他周圍團結了一批優秀的詩人,包括他的兒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等。這些人經常聚集在曹府討論文學,切磋詩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學沙龍。其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是曹氏父子。在中國文學史上,能夠與之媲美的也就是宋代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了。
曹操與精神層面的酒文化
現在要說到曹操與酒文化的關系了,先說精神層面的。以酒入詩,借酒抒發人生的悲情,曹操也是第一人。最著名的當然是《短歌行》,開頭幾句何其質樸,又何其有力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前面講到,從竹林七賢到唐代詩人,也都用酒的題材來抒發生命無常、人生短暫的悲傷,但他們寫的沒有一首能夠超過這首詩。曹操的詩句明白易懂,是從心底里喊出的,所以又能夠直抵人心。這首詩寫于赤壁大敗之后,統一大業受挫,使他對人生短暫的感受格外痛切。不過,曹操終究是一個胸懷天下、干大事業的人,不會沉溺于悲傷,他的詩在悲傷中仍有一種雄健的調子。全詩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結尾,他念念不忘的仍是以周公為榜樣,吸納人才,完成統一中國的使命。
曹操的人生觀中,積極進取的一面始終占據主流。他在《秋胡行》里說:“不戚年往,憂世不治。”意思是不為歲月的流逝悲戚,只為國家沒有治理好憂慮。他在《步出西門行》里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誰讀了不是既感動又敬佩。從曹操的文字看,他的人生理想傾向于道家,期望在家鄉隱居,過“秋夏讀書,冬春射獵”的清凈無為的生活(《讓縣自明本志令》);他的社會理想傾向于早期儒家,期望開明君王治國,政治清明,老百姓能夠過上“倉谷滿盈”、“無所爭訟”的太平日子(《對酒》)。
曹操與物質層面的酒文化
在物質層面上,曹操對酒文化的貢獻,主要依據他上呈給漢獻帝劉協的一篇奏折,即《奏上九醞酒法》。這篇奏折收在了《曹操集》中,上呈的時間是建安元年,那一年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是獻帝即位的第一年,上呈這個奏折有慶賀的意思。獻帝雖然是一個傀儡,但象征著一個統一王朝的存在,曹操對他始終是忠誠的。董卓被滅掉后,袁紹企圖效法董卓玩廢立的把戲,把獻帝廢掉,以此竊取大權,曹操斷然拒絕,指出這樣做會使天下永遠不得安定,他也因此下了滅掉袁紹的決心。曹操忠誠于獻帝,不是出于愚忠,他完全清楚漢王朝氣數已盡,他要維護的不是漢王朝,而是國家的安定統一,始終把這放在第一位。也正是懷著這個拳拳之心,他在有生之年堅持不稱帝,他死于建安二十五年,直到生命結束,名義上仍是獻帝的大臣。
《奏上九醞酒法》的內容,你們可以倒背如流了,我就不必具體說了。總之,九醞春酒是曹操家鄉產的一種酒,他很喜歡,在奏折中詳細講述了這種酒的釀制方法。隆重地向皇帝推薦家鄉的酒,這個舉動不同尋常,一個性情率真、熱愛生活的人才會這樣做。也多虧曹操詳述了酒的制法,古井貢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文字俱在,鐵證如山。
曹操是魏太祖,但他不只是魏國的太祖。從酒文化來說,在精神層面上,他是以酒入詩、借酒抒發真性情的第一人;在物質層面上,他是把民間釀酒法用文字記載下來的第一人。所以,可以說,曹操也是中國酒文化的太祖,尤其是中國酒文化的文學鼻祖。
關于曹操禁酒及其他
曹操是一個愛酒的人,可是史書記載,他又曾經向漢獻帝上表,制定禁酒令,這是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當時饑荒逼得老百姓到處造反,老百姓沒有飯吃,你們還釀酒喝酒,老百姓就更要造反了。魯迅解釋說:曹操是個辦事人,所以不得不這樣做。
當時有一個文人叫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一,在曹操手下當官,也是曹府沙龍里的常客,名氣很大。得知曹操上表禁酒,他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嘲笑說:夏商都是因為女人亡國,你為什么不禁婚姻?曹操為此很不爽,把他調了一個閑職,而他仍然天天大宴賓客,飲酒聚談,經常嘆息道: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我就沒有什么遺憾了。這個人也是真性情,心口如一,想必還說了一些讓曹操不爽的話,曹操終于找了個借口把他殺了。
順便講一個劉備的故事。其實當時禁酒很普遍,劉備也曾經禁酒,甚至在家里搜出了釀酒的器具,也要坐牢。劉備手下有一個叫簡雍的人,有一天兩人一同上街,看見一男一女在街上走,簡雍對劉備說:這兩個人想要奸淫,為什么不抓?劉備問:你怎么知道的?簡雍回答說:他們有奸淫的器具,這道理和抓有釀酒器具的人是一樣的。劉備聽了大笑,從此不再入戶搜釀酒的器具。
曹操崇尚節儉,除了禁酒,他還禁止穿華貴的衣服,禁止厚葬。他自己衣被十年不換,每年拆洗縫補一次。他的遺囑規定,穿平時的衣服入葬,不準放金玉珍寶。為了迎合他節儉的喜好,一些官員故意裝出寒酸模樣,穿得破破爛爛地上街,提著飯盒上班,成為當時一景。他的兒媳婦、曹植的妻子有一回穿了繡衣,被他看見了,這是明令禁止的,他竟然賜死,命令這個可憐的女人服毒自殺。
關于曹操喜歡殺人有許多傳說,據郭沫若考證,大多不屬實。但是,殺孔融,殺曹植的妻子,是有確切記載的,而且太不該殺。還有一個更不該殺的,就是名醫華佗,也是亳州人,你們的老鄉。曹操殺他,只因為他想在家里過讀書人的生活,不肯做曹操的私人保健醫生。臨刑前,華佗拿出一卷書給獄吏,說這卷書可以救活重病的人,獄吏不敢接收,華佗就把它燒了。華佗的著作沒有傳下來,是中國醫學的巨大損失。否則的話,值得亳州人自豪的,不但有曹操的九醞春酒,還有像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那樣的一部醫學奇書,而且時代要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