麹氏高昌時期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主要是手工法,包括把葡萄穗或果粒倒進槽頭中,用手擠破或木棒搗碎,及使用破碎葡萄果粒的“踏漿”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內地釀酒添加酵母“麴糵”或“麴霉”的做法已傳入和影響到西域高昌地區。高昌時期的葡萄酒有“酢”、“苦酒”等名目,其中“甜醬曲梅(麴霉)”又說明西域高昌地區已使用葡萄酵母釀造葡萄酒。
凍酒是古代吐魯番地區“凍葡萄酒”這種優質葡萄酒的簡稱和特稱,并在該地區普遍釀造。凍酒首先是一種新釀葡萄酒,是一種在嚴寒季節釀造并經過冷凍處理的新釀葡萄酒。我國西周時就出現了酒的冰鎮方法,最晚在西漢,古代吐魯番地區已飲冰鎮葡萄酒了,它可能源于內地的冰鎮糧食酒法;到魏晉南北朝時,這一地區又開始飲凍葡萄酒,冷凍真正成為一種釀酒工藝。冰酒源于南北朝時期吐魯番地區的葡萄酒,高昌凍酒屬于一種早期的比較理想的冰酒,有學者稱之為“類冰酒”。
遺憾的是,高昌凍酒最終卻沒有向現代的冰酒技術邁進。到唐代,冰鎮葡萄酒和凍酒在更大范圍內得到了發展,但基于冷凍技術在釀酒中的泛化及為避免酒名的混亂,自此以后“凍酒” 一名在歷史上消亡。
三國時,葡萄自然發酵釀酒法已傳入魏都洛陽。魏文帝所謂葡萄釀酒“甘於麴米,醉而易醒”者,表明葡萄自然釀造的酒,比“曲糵”釀制的谷物酒要甜,酒度要高。
西域釀造葡萄酒數量大,存放的時間長,這就涉及到葡萄酒的儲存和陳釀問題。藏酒技術在漢初就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這種技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仍然得到傳承。如《高昌張武順等葡萄畝數及租酒帳》就有“儲酒”若干斛的記載。這一時期,高昌、龜茲及伊犁河一帶葡萄酒的產量相當大,葡萄酒的儲藏量相當可觀。如一種稱為“姓”的大型儲酒器(現在稱為大陶缸)在今庫車、沙雅、伊犁(即伊寧)等地大量成組出土。儲酒時,缸蓋系燒磚,缸口封泥,缸外也涂有泥。
高昌的葡萄酒亦有瓶裝工藝。《高昌條列得后入酒斛斗數奏行文書》中有“瓶上長酒”的記載。有學者認為,所謂“瓶上長酒”,就是從所得租酒灌入瓶中剩出之酒。
高昌葡萄酒釀造工藝中,可能開始運用技術。據《太平廣記》卷81梁四公條所載,高昌國遣使向南朝梁所貢物品中,“凍酒非八風谷所凍者,又以高寧酒和之”,高昌實際上所貢的是摻和有高寧酒的洿林凍酒而不是八風谷凍酒。從另一個角度看,技術已開始運用于葡萄酒的釀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