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某白酒品牌舉行2018秋季開釀大典,典禮的重頭戲就是《九醞酒法》獲吉尼斯最古老蒸餾酒釀造方法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證。
該品牌白酒把自己與三國時期曹操獻給漢獻帝的《九醞酒法》聯系到一起,也就成了世界起源最早的蒸餾酒了。但是我們的白酒真的起源于三國時期嗎?
每個白酒品牌都會講歷史:大多是從秦漢時期開始,最不濟也要來個唐宋時期。似乎沒有千八百年的歷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白酒了。
其實,我們今天的白酒,這個名字卻是很年輕。明清一般通稱谷物蒸餾酒為“燒酒”,或稱“火酒”,民間又有“燒刀子”、“老白干”等俗語稱謂。茅臺的前身就有三大燒坊:“成義燒坊”、“榮和燒坊”以及“恒興燒坊” 。
白酒的歷史對于整個中國酒史來說也很短。燒酒作為一種蒸餾酒,并不是自古就有的。雖在漢、唐,以及宋代均有蒸餾器的記載或考古發現,但均不能肯定用于蒸餾酒的生產。能有確切文字記載的則是元代的《飲膳正要》和《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到明代的《本草綱目》中對關于燒酒的內容則較為豐富了,并且將酒分為:米酒、燒酒和葡萄酒三類。清代則是燒酒高速發展時期,并逐漸形成來各個流派,也就是香型的雛形,目前人們熟知的大多數白酒名品都產生于這一時期。
在歷史學界已經爭議不大——基本認為是在元朝,蒸餾法從域外傳入中國。但元代,還從異域引進,就有些不夠“源遠流長”,于是一些酒廠或專家們就坐不住了,都試圖把中國白酒的起源前推,在各白酒廠商各種方式宣傳下,讓大多數人錯誤地認為白酒自古就有之的。
使得我們幾乎就要忘記了,我國真正源遠流長的酒是黃酒,從最早簡單的米酒開始不斷演變成型的。前文提到的《九醞酒法》則正是我國黃酒釀造的主要方法。明清時代,燒酒只局限在平民階層,上流社會飲酒還是喝黃酒。當時的人并不喜歡高度的蒸餾酒,《清詩鐸》中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的詠唱,可見黃酒當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當然把白酒的歷史寫得久遠,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最早的燒酒就是脫胎于黃酒,是在黃酒的基礎之上出現的。不過如果只把整個華夏酒史的巨大遺產全部繼承到白酒身上,則是大錯特錯。黃酒從萌芽、發展,成熟,到現代工藝的加持,是有著歷史主線的,黃酒才是華夏酒文化的正根,才是代代相傳的世家。而白酒只是我國酒歷史主線上在中后期衍生的一個分支而已。白酒要的不是歷史而是認清自己。
日本威士忌,只用百年歷史就能做到威士忌世界殿堂級的水平,銷往全世界,現在日威有多火大家想必也是知道的,而他們推銷的肯定不是歷史文化。還有墨西哥一個無論在歷史和世界影響力上都與我們無法比擬的落后小國,卻把一種味道奇怪的龍舌蘭酒,巧妙的利用奧運會的契機登陸全世烈酒榜單。
2019年,白酒出口量為1.64萬千升,白酒產量為785.9萬千升,我國白酒出口量與在國內產量的比重僅0.2%
我們白酒建立在那些謊言之上的盲目自信是沒有用的。白酒依然沒有像威士忌一樣真正成為世界的酒,白酒的出口量僅占產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出口的大多也是賣給海外華人,白酒一直沒有被世界接納,我想原因需要整個行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