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警方破獲一起假茅臺特大案鬧得沸沸揚揚,據統計,現場查獲假冒茅臺品牌酒成品800多瓶、待灌裝基酒3000多斤,初步估算涉案金額1億元。犯罪嫌疑人交代,該團伙已先后生產、銷售高仿茅臺品牌酒2萬多瓶。
重慶警方也特別提出,該案系重慶市警方破獲的首例采取自動化機械流程生產,運用網絡直播引流帶貨的典型制售假案件。
造假團伙還雇傭“網紅”制作識別真假茅臺品牌酒的短視頻,在某互聯網短視頻平臺注冊多個賬號滾動播放,積聚人氣后進行推銷。
而茅臺的第一瓶假酒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
境外是1953年,國內是1985年。
作為馳名中外的品牌,貴州茅臺酒長期遭遇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
據《茅臺酒百年圖志》記載:早在1953年6月,中國專賣公司貴州省公司通知:香港地區和茂源與利太號的酒商用高粱酒偽造茅臺酒,以“德成隆”茅臺酒廠出品之偽造酒銷往泰國。
1985年,貴州查處了國內第一樁制售假冒貴州茅臺酒案,揭開茅臺酒知識產權保護的序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茅臺酒的價格已經從七十年代初的4元多漲至近20元,假茅臺酒已經在市場上出現,酒販子們以10元的價格收購空茅臺酒瓶,再用 一般的酒灌上。
1992年5月,茅臺酒廠在《貴州日報》上刊登聲明稱:有酒廠為標榜自己的產品,自稱為“二茅臺”、“賽茅臺”、“xx茅臺”等,請國外各界人士注意,不要上當受騙。而在當時,已經有某酒廠用的是茅臺酒的配方,或者某酒廠負責人是原茅臺酒廠的老工人等這類傳言出現。
這樣的故事,直到現在都還很常見。打不盡的假酒,故事還是那些故事,技術卻在與時俱進。
茅臺每年花費在防偽、打假方面的各項支出有人民幣2億多元。除了設立打假辦之外,茅臺酒廠對茅臺酒防偽暗記也在不斷更新。
隨著科技的革新,互聯網和手機等終端設備越來越先進,與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緊密。這也導致了當前酒業銷售渠道的巨變。
雖然酒業銷售渠道擴寬了,但也給了假酒銷售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機,假酒制造也具備了更先進的技術。同時,這給當前酒企的防偽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與挑戰,也警示了各平臺的監管力度并不到位。
在消費形式的巨變下,市場渠道已經改變,網絡購酒越來越方便全面。 其實作為消費者,避免購買假酒也十分簡單,始終相信:渠道為王。
注意:購酒時首選官方渠道,官方渠道往往只有線下的專賣店和線上的網絡商城官方網店,官方渠道最具保真,避免假酒。
如果在官方渠道難以滿足購酒消費需求,那么其次也要選擇大型商超和大型酒類專營商等平臺。有平臺背書,酒品保真性高,假酒難行,即使平臺進貨失誤,購得假酒,也可憑購酒發票要求賠償。
所以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不是識別真假酒的高級專家,買酒一定要認準渠道,才能避免買到假酒,導致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