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在社交方式演變過程中,飲酒一直保存下來。或溫馨或熱鬧的酒局對于增進溝通、提升凝聚力、推動人際關系發展都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英國的《金融時報》曾說:在中國,“關系”是一個迷宮般的網絡,外人很難窺得其中的奧秘,維護這個迷宮需要昂貴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項。
英國著名音樂經紀人西蒙·納貝爾也說:“在中國,酒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
連外國人已經參透其中奧秘,在中國,酒和社交的聯系緊密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當今的線下酒類社交早已不是“走一個”這么簡單,而是有了場景化、功能化等等細分的區別,譬如好友小聚,和同客戶的酒局,這二者的酒類社交性質差異明顯。這也誕生了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大街小巷間,因不同需求新生的各類酒館和酒吧。
問題來了:拋開其它外在因素,如果可以自己選擇,這兩種最普遍的場景你會喜歡哪一個?
酒館:溫馨閑適
有人說,90后乃至80后的年輕人,對"酒館"的印象恐怕大多源自中國武俠文學或者古典名著,又或者是魯迅那篇叫做《孔乙己》的小說。無論是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溫兩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愜意,還是"店小二,切二斤牛肉,再來一壺好酒"的快意,都是國人對酒館最美好的想象。
這話不說百分百準確,也確實契合了大多數人對酒館的印象——溫馨閑適。所以在和熟人的社交時,選擇喝酒的場所傾向酒館的可能性很大。
試想,約上三五好友,開上一瓶好酒,再點幾個小菜。可以聊點事兒,也可以安靜的慢慢咂摸,消磨閑暇時間。旁邊要是坐個大爺,還能聽見"嗞"的一聲,高度白酒就讓那古銅色的臉透出些許紅潤來。這樣的日子不美?
酒館這個能排解壓力、使人放松的場所,包容性極強。從社交層面來看,酒館的市井氣息自帶能讓人身心無意識放松的氛圍,這是社交時的有利催化劑。
酒吧:熱鬧活力
一位網友說:酒吧賣的不是酒,是氛圍。
相比酒館安靜平和的氛圍,酒吧顯得要喧囂很多。加上“夜生活”的冠名,讓酒吧的酒社交更傾向于“同陌生人社交”。
和陌生人社交最怕什么?距離、冷場……不管遇見哪種,都容易讓這場社交失敗。而酒是一味能讓人精神松馳,難以樹立戒備的“良藥”。主動飲酒常常被視為是一種主動示好、表達誠意的方式,從而拉近自己與對方之間的距離,逐漸獲得對方在情感上的接納和認可。加上在酒吧的喧囂氛圍里,熱鬧奔放的情緒渲染下,能消弭不少距離。
此外,酒吧和“兩性交往”聯系的非常緊密。在知乎上輸入“酒吧”二字,能看到很多關于“撩”、“被撩”、“搭訕”等的相關話題,所以酒吧也成為眾多男女交友的場所。
在這個快節奏的大時代下,酒吧是“通過熱鬧的場景讓人放松”,有迷離的燈光、曖昧的氛圍加持,社交顯得更加容易。
總的來說,社交的目的雖然是交往,但不是赤裸裸地交換感情和交換利益,而是需要借助交流渠道和交流工具去完成。現代人交朋友無非兩種,要么是陌生人社交,要么是熟人社交。而有了酒的催化,加上不同的酒類社交場景,不管是熟人社交還是陌生人社交,往往都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