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健康和品質的需求,消費者越來越傾心于以傳統純糧固態發酵法生產的白酒產品。實際上,古法釀制的純糧固態白酒是中國白酒的傳統工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從最初啟發于自然界發酵,到農耕生產后,利用糧食和天然微生物進行谷物造酒,依靠先民的聰明智慧,逐漸發展為酒曲發酵并且產生出蒸餾酒。至現代,才出現新工藝白酒。
如果按照中國白酒國家標準分類,傳統工藝白酒,即固態法白酒:是以高粱、玉米、小麥、大米等,在泥窖、石窖等容器中,經全固體狀態或半固體狀態自然發酵,并經高溫蒸餾制得,不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固有風格特征的白酒。新工藝白酒或者說新型白酒,包括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在當時特定的時期,為節約糧食,探索用甘蔗和薯干、玉米等制造出酒精,然后將酒精和酒糟混蒸,吸收發酵白酒的香氣和滋味,再加入調香調味物質,參照傳統糧食酒的口感勾調而成的白酒。
那么傳統工藝和新型白酒的差異何在呢:首先,酒體不同。傳統工藝以糧食為原料,其中的淀粉經微生物(酒曲)發酵,轉化為酒精。同時其中含有的脂肪、蛋白以及多種有機成分,可以生成酸、酯、醛、酮、酚等幾百種微量成分。這些成分雖然只占酒體的2%,卻是賦予了酒體豐富的香氣及口感,是決定產品的風格和質量的關鍵。新工藝白酒,其發酵產物基本是酒精,因其所含其他有機分子微乎其微,所以口感上比較單薄,無法達到傳統固態發酵產品的質量水平和風格特點。其次,兩種工藝發酵周期不同。雖然不同香型有不同工藝發酵周期,如大曲醬香型以一年為一個發酵周期,大曲清香型地缸酒在28-35天,濃香型大多在30-45天。而新工藝發酵時間則非常短,通常為3-5天。第三,傳統工藝的產量低,傳統釀造工藝,3噸糧食可產一噸白酒,是新工藝的十分之一。而醬酒出酒率就更低,一般不超過20%,是白酒中出酒率最低的。其它方面差異包括,傳統工藝標準嚴苛,無任何添加劑,完全依靠釀酒師對發酵技藝如火純青的拿捏和依據對酒體的了如指掌進行的盤勾,是一門純粹的手藝活兒。
當然,新工藝白酒雖然等級不及優質傳統工藝發酵白酒,但并不意味著它是不安全的,只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它同樣可以達到低、中檔白酒水平,主要看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和偏好。那么對于完全不能深諳此道的消費者如何通過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做出判斷呢!很簡單,看商標!國家會對每種工藝的白酒進行強制規定的標注,比如GB/T10781.1是濃香型白酒固態發酵的執行標準;GB/T10781.2為清香型白酒固態發酵的執行標準;GB/T 26760 為醬香型白酒固態發酵的執行標準。而GB\T20822、GB/T20821 則分別是固液結合法和液態法的白酒執行標準。消費者只要尋找商標或者包裝上特有的國標執行標準,就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其發酵工藝,購買自己偏向的白酒。
復雜的工藝,苛刻的釀酒環境要求和原料要求決定了醬酒的卓越品質和健康基因。國家明確規定,優質醬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生產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需以高粱、小麥和水等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制成,以保障醬香型白酒質量。華都醬酒則采用正宗茅臺工藝生產,每個環節都恪守茅臺工藝要求。一瓶成品酒從投料至出廠至少需要5年時間,歷經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華都醬酒結合北方地理環境特點,根據季節進行踩曲、下沙,高度還原了茅臺酒的生產過程,每次釀酒都需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再經過多個不同輪次、不同香型、不同酒度和酒齡基酒的合理配比,采用酒勾酒的方式,使酒體達到協調,平衡的完美狀態。
白酒市場競爭激烈,在這樣喧囂的環境里,能夠潛心釀酒,堅守古法,不僅僅是傳揚一門技藝,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獨有品質的堅守與執著。酒香綿綿,經久不散,在一絲不茍,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中,令白酒獨特的魅力代代相傳,才是釀酒的純正與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