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酒也是如此。歷史上與酒相關的逸聞軼事屢見不鮮,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張飛佯裝酒醉戰張頜,關羽溫酒斬華雄……酒喝得好就能把握主動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喝得不好,身敗名裂也就在一瞬之間。歷史上這些故事告訴你,酒品確實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
百騎劫曹營
在古今中外的軍事行動中,酒都具有特殊的作用。歷史上,人們在行軍打仗之前都會喝酒,以鼓舞士氣。通常,戰士們喝完酒就會把酒碗摔碎,代表他們視死如歸的決心,這個傳統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三國志》記載,曹操與孫權在合肥大戰之時,吳國大將甘寧與手下猛將飲酒以壯行色,隨后夜襲曹營,并獲得大勝。這個故事后來也成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名段——“甘寧百騎劫曹營”。 在后來的戰爭中,喝酒壯膽也成為將領們經常使用的手段。
賣酒領義軍
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能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名流千古的女性可不多見。王莽做皇帝時,瑯琊郡海濱有一位呂母,她的兒子是個小官吏,因為犯了一點小錯就被縣令胡亂處死。呂母勢單力薄,想要為死去的兒子伸冤卻無援手。好在家里還算富有,于是她開始釀造大量的酒,如果是年輕人來買酒,她必定多給一倍的酒量。不但如此,她還經常不收酒錢。久而久之,她原本富裕的家庭也變得一貧如洗。經常來喝酒的年輕人們一起商量著要如何報答她,她哭著說:“我所要懇請諸位的是,縣令胡作非為,冤殺我的兒子,希望拜托諸位為我報仇,并不是期望得到報答。”年輕人們被她的義舉所感動,便合謀將縣令殺死。后來,這群年輕人加入了赤眉軍,開始了從軍打仗的日子,呂母也成為女子起義第一人。
杯酒釋前嫌
《太平廣記》有記載,唐朝大臣裴均在襄陽宴請賓客,族侄裴弘泰卻因沒有接到通知遲到了。裴均因此大怒,想要治罪。裴弘泰見勢趕忙道歉說:“請您恕罪。”隨后拿起席上所有的酒器,一一斟滿而飲盡, 然后將酒器揣在懷里。席上還有一個銀海,能盛一斗多酒,裴弘泰把酒喝干,抱著銀海走了。裴均認為他必定會因酒腐蝕胸肋而死,于是派人去看,只見他戴著紗帽癱坐在地上。秤了秤銀海的重量,重達二百兩。裴均被裴弘泰的酒量所折服,最后離任時,還賜予裴弘泰很多物品。
贈酒換人心
春秋時期,秦國的國君秦穆公走失了一匹良馬,結果被岐下野人捕獲,殺了吃肉。秦國的官吏將這些野人逮捕,準備治罪。秦穆公卻說,君子不能因為牲畜的緣故害人。不僅如此,他還說“聽說吃馬肉而不喝酒對身體不好”,于是下令賜給這些野人酒喝。后來秦晉交戰,戰局對秦穆公不利,正在危急關頭,岐下野人三百名為報秦穆公賜酒不罪的恩德,向晉軍發動決死沖鋒,奮勇血戰,結果秦軍反敗為勝。
由此可見,對酒的利用得當、酒品好往往能得到贊譽和欣賞。酒在很多時候也是化解危機、轉危為安的利器,關鍵在于如何使用它。
醉酒失徐州
要說喝酒誤事,張飛絕對是榜上有名的一個人物。張飛生性耿直,愛憎分明,但也粗獷魯莽,尤其是在喝酒這件事情上。一碰上酒,他就難以把握好尺度,不但好酒,而且嗜酒成癮,喝酒必定喝到趴下為止。張飛第一次喝酒誤事便丟了劉備奮斗半輩子才得來的徐州城,更嚴重的是,劉備的家小也全被俘虜。劉備雖然多次告誡張飛,但他哪里管得住自己,喝酒于他是家常便飯,整日買醉,醉后不分青紅皂白就會鞭打部下,結果被手下大將張達、范強所殺。一世英雄就這樣稀里糊涂死在兩個小人物手里,留下千古笑柄。
妄言失性命
據《史記》記載,將門虎子灌夫嗜酒如命,還常常借酒耍瘋,只要酒一蓋臉,就辱罵那些皇親貴族以及阿諛奉承拍馬屁之輩。就連權傾一時的田蚡也不放過。最后引火燒身,被以“罵座不敬”、“侮辱太后”之名砍了頭,并且禍及全家,一個沒留。
無節辱爵位
西漢末年,官僚世家出身的陳遵既有才又有能,但他有一個大毛病,就是嗜酒如命,不醉不休。他每天觥籌交錯,不辨人事。自己喝也就罷了,一旦地方官來訪,為了留住客人,常常關緊大門,把客人的車輪卸下扔到井中。后來因“飲酒飫宴無節輕辱爵位”被罷去河南太守后,仍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最后也在醉臥中被殺。
貪杯引禍身
《左傳.襄公三十年》中記載,彼時掌握鄭國大權的良霄是個典型的酒鬼,大臣在朝見國君前,要先朝見良霄。但良霄卻在窟室中做長夜之飲,不辨晨昏。到早晨大臣來朝見的時候,他仍在飲酒作樂,引發了鄭國眾貴族的不滿,導致子皙興兵討伐良霄。良霄這時又喝得大醉,被家臣救出,一直逃到距鄭國國都四十多里的雍梁,他才醒來。良霄流亡到許國后,發動戰爭,企圖奪回大權,但兵敗被殺。他東躲西藏,跑進了一個回民殺羊的屠宰場,最終被兵丁像宰羊一樣當場砍死。
酒能成事,也能誤事。喝酒貴在分寸,酒品好的人,知分寸,懂進退,這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