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酒客,好喝、能喝、善喝。他們喜歡喝酒,生活中經常品美酒;能很好地掌握飲酒的度,不容易喝醉;對酒文化、酒品質有自己的見解,聞之能品真假、辨香型,品之能分派別年限、測度數。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些酒場的對話,來了解關于茅臺酒的誤區,聊一聊只有資深酒客才知道的那些飲用冷知識,讓大家喝得暢快,品得明白。
500ml白酒不是1斤重
酒場對話
“昨天跟老朋友見面,我一個人干了一瓶茅臺。”
“哇!真是海量啊,一頓就能喝一斤!”
一瓶普通茅臺酒就是一斤?這其實是錯覺。水的密度是1KG/L,500ml水就是500g,確實是1斤重。但,500ml白酒并不是1斤重。
酒精的密度為0.789 KG/L,遠低于水。白酒是酒精和水的混和液,其密度自然也沒有水高。比如38度的白酒,密度約為0.95 KG/L,500ml重量是475g;53度的白酒,密度約為0.92 KG/L,500ml約為452g。
53°度茅臺酒不易醉
酒場對話
“我酒量不行,已經干了好幾杯,不能再喝了!”
“沒事,這種白酒度數不高,再來幾杯!”
低度白酒的酒精含量少,喝起來不容易醉?這其實是一種慣性思維。低度酒也是由高度數的基酒調制而成,為了降度就要兌水。為了保持香氣和口感,兌過水的低度酒要放香精等添加劑。而添加劑含有醛類等化學成分,飲酒后容易造成頭疼、口干等癥狀。
在飲酒量相同的情況下,建議喝純糧釀造的53°醬香型白酒。53°時,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處于最佳的結合狀態,不但口感醇厚,而且喝下之后人體的肝臟分解時,不需要額外的水,身體不容易失水;另外,醒酒快,也不容易出現口渴、頭疼的情況。
每批次茅臺酒味道不完全相同
酒場對話
“新開的這瓶茅臺酒,感覺跟剛才那瓶滋味不太一樣,是不是假酒?”
“我檢查了一下,生產批次不一樣。”
相同年份的茅臺酒質量相同,香氣與口感完全一致?這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因為即使是同一年,環境、釀酒師等外在因素還是會對酒的風味有一定影響的。
酒的品質與發酵溫度、濕度、大曲與高粱的比例、攪拌的均勻度、烤酒的溫度、烤酒的時間等諸多因素相關。這些釀酒條件只要稍有變化,都會導致每一批次酒的風味有細微的差異。
另外,勾調師不同,勾調出來的酒會有一定的差異。即使是同一位勾調師,每次勾調出來的酒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就像大廚炒菜,同一個師傅、同一個鍋炒的菜,每次味道也都不完全一樣。
茅臺老酒適合兌新酒喝
酒場對話
“這瓶80年代老酒,聞起來沒有那么香,喝起來也有點淡。”
“那么貴,不可能是假酒吧?”
茅臺酒存放時間越長,口感越醇厚?其實老酒因為貯存時間過久,存在兩個“小問題”。一是由于酒液被密封在瓶中的時間過長,開瓶不“噴香”;二是酒放久了,或多或少都會有“跑酒”、“漏酒”、“揮發”的現象發生,剩余的酒液酒精度下降,口感綿軟。
怎樣讓老酒噴香、“有酒勁”呢?答案是:用生產時間較晚的茅臺酒(或新酒)進行勾兌。老酒與新酒,珠聯璧合,就變成了一瓶真正的瓊漿玉液。
因為新酒中含有較多的羰基化合物,該物質沸點低,易揮發,具有協調香氣釋放,提高香氣質量的作用;新酒的酒精度也較高,以一定比例兌到老酒里面,既能讓老酒更“有勁”,又能去除新酒中的苦澀味。
老酒與新酒的勾兌過程其實也非常簡單:一般是根據個人口味隨意調節新老酒的比例;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則可以將儲存10年以上的老茅臺酒與新茅臺酒按1:1比例自行勾兌,口感絕對超乎想象。
茅臺酒并非越老越黃
酒場對話
“這瓶茅臺酒已經發黃了,有一定年頭了。”
“是的,聽說年份越老,口感越好。”
茅臺酒越老越黃,酒質就越好?其實這種觀點并不完全準確。在復雜的釀造過程中以及漫長的貯存歲月里,茅臺酒的色澤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
茅臺酒剛出廠時,顏色是微黃、近乎透明的;貯藏三五年,漸漸變成淺黃色;貯藏十幾年,變成金黃色;貯藏幾十年,變成琥珀金色;時間再久遠一些,有可能露出微綠的色澤。不過,很老年份的淡綠色茅臺酒存世量非常少,普通人難得一見。
茅臺酒色澤變化的過程非常復雜,釀酒原料(如高粱里的花青素)、制酒工藝里的“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微量成分(酯類、雜醇油或類黑精色素),以及儲存時間等,都是酒液變色的因素。
每一瓶留存下來的陳年老酒都是不可復制的液體黃金。禁得住時光的磨礪,這是老酒的魅力;喝得出時光沉淀的韻味,這就是品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