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時有媒體消息傳出:郎酒和國臺兩家醬酒企業上市的腳步聲更近了。去年8月份,證監會四川省監管局官方網站公布了《郎酒股份輔導備案基本情況表》,意味著郎酒正式踏上了IPO的征程;日前,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等A股IPO申請材料已獲證監會接收,國臺IPO申請正式進入排隊。甚至有媒體就此解讀,如果順利,國臺酒業將在年內成為貴州省第二家白酒主板上市企業。
醬香白酒企業國內上市占盡本土優勢
與其他行業赴海外上市充滿風險不同,白酒企業在國內A股上市可謂“接地氣”,“氣候”、“土壤”都適宜:
白酒是中國特有的酒種,在酒類行業擁有絕對優勢,90%以上的白酒消費者是國人;
近兩年白酒消費的熱潮轉向了“醬香型”,相對稀缺的產能、傳統嚴格的工藝、茅臺帶動的引領效應,都讓“醬香熱”愈演愈烈;
郎酒和國臺兩家企業都屬民營,多年來專司主業,對投資市場的需求愈加強烈;
品牌口碑和產品質量受消費者的歡迎,全國化之路也進展順利;
再加上國家鼓勵投資與消費的政策環境,相信將給酒業板塊整體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帶來正面的利好。
從產業結構與消費市場兩方面看“醬香熱”
那么,醬香酒企業集中上市,能否再次引發更大規模的“醬香熱”呢?似乎需要從產業結構與消費市場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從產業結構上看,2010年以來,由于受“茅臺效應”的影響,白酒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進入新的周期,名酒企業從過去的量入為主,向追求質的提升轉變,其核心是贏利水平的提高,中、高端產品符合品牌化、高利潤的時代要求,成為名酒企業升級的重點。企業如此,行業亦如此,尋找高利潤與附加值成為白酒行業的整體訴求,而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無疑是其中的首選。
但年初至今的疫情無疑對包括白酒在內的各個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從上市白酒企業一季度報可見,白酒行業受整體經濟環境也呈現不同情況,盡管優于普通快消行業,但區域品牌面臨分化和不確定性。與茅臺相比,郎酒、國臺兩家企業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勢基礎尚不穩固,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則需要更長時間的磨合與市場考驗,總體有待更多的觀察。
從消費市場上看,由于歷史原因,茅臺在市場與消費者中的品牌優勢過于集中,由于技術的一騎絕塵與產能的客觀限制,短期內無法將優勢擴散到整個醬香酒群體,但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觀。
一方面,由于追求產品結構均衡調整,茅臺集團把重點放在其醬香系列酒上,客觀上推動了“醬香”整體概念的打造;另一方面,2013年行業調整以來,在茅臺走勢吸引了更多投資者與消費者目光的背景下,貴州省、遵義及仁懷地區努力推動產區醬香酒走向省外,乃至全國,醬香酒的整體口碑得到提升,第三,習酒、國臺、金沙等一批有規模和實力企業從過去小散亂的產區整體負面形象中擺脫出來,得到政策上的幫扶,這些都對本輪醬香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更重要的是茅臺在市場與資本兩個方面的優秀表現,這些都促成了“醬香熱”的爆發。
但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價格區間位于高端、次高端的醬香酒能否承載更多的消費市場增量?旅游、餐飲和商務消費尚未恢復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價格親民的香型產品是否對醬香酒形成更多制衡?這些都需要消費市場的走勢來進一步判斷。
分析過后再回到本文的話題。筆者認為:兩家醬香企業的上市將推動“醬香熱”在現有基礎上持續升溫,帶動消費、資本兩個市場形成具備一定規模效應的“醬香群”,將“醬香”概念提升到新的水平。但由于茅臺的優勢過于突出,在香型中只能起到引領的作用,但不足以帶動整體向更高的目標快速前行,上市引發轟動效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