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酒,人人都怕酒。愛其飲時滋味醇香、醉后神與物游;也怕它飲時亂人心志、醉后顛倒神魂。但是說到底,酒又有什么罪過呢?古之君王將相禁酒,恰好證明了他們是愛酒、嗜酒、懂酒的,正是因為知道酒的巨大魅力,他們才會深知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過度沉湎于酒的危害。他們認為,個人沉醉于酒,會導致日夜流連其中、不計生產、荒廢時日、破敗家業;國家為酒所迷,則會導致國破山河亡、社稷易其主。但是,我們還是要在一次追問那句:酒真的有這么大的罪過嗎?
酒乃天地自然之妙物,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何罪之有!至于它在千載史冊中時常被放在“禍端”的角色或者位置上,完全是出于一種陳腐的、刻板的、不假嚴密推斷就簡單粗暴下結論的懶怠行為。
在那些被史家編排好的故事中,酒是引發一些列連鎖反應的源頭。但若是細究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細枝末節的話就會發現,這完全是編排好的、明顯帶著說教意味的故事。《后漢書·呂布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則事件:“布從袁術遣高順攻劉備于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操乃自將擊布,至下邳塹圍之,壅沂泗以灌其城三月,上下離心。”事件發生的大背景是呂布跟隨袁術,派遣部下高順擊敗劉備。此時,曹操作為劉備的盟友,先是派部下夏侯惇救援劉備,被高順擊敗,于是曹操親自出馬,將呂布的城池圍住,并且將沂水和泗水兩條大河決堤淹城,圍困呂布,在圍困了整整三個月后,呂布的部將和軍隊內部人心惶惶。在這種軍心已經動搖的背景下,發生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巧妙而又刻意的是,酒被安排在了此時出場。恰巧此時又發生了另外一件小事。“其將侯成,使客牧其名馬,客策之以叛。成追客得馬,諸將合禮以賀成。成分酒肉先入詣布而言曰:‘未敢嘗也故先以奉貢’。布怒曰:“布禁酒,而卿等醞釀,為欲因酒共謀布耶!’成忿懼,乃與諸將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兵圍之急,布乃降。”呂布的部下侯成派人看管自己的戰馬,結果那個看馬的直接騎著侯成的馬投敵去了,侯成好不容易追回了自己的馬,其他諸將準備了賀禮來向侯成道喜,侯成或許是一來城池被圍困許久,戰備心態松弛,二來確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于是帶著酒肉拜見呂布,表示這是眾人送給自己的,自己不敢吃獨食,想敬獻給呂布。結果呂布搬出來了自己之前發布的禁酒令,把侯成訓斥了一頓,侯成在羞憤和無望的情況之下選擇了綁著陳宮、高順出城投降,呂布見大勢已去,也只能出城投降,這也是這位三國戰神被斬殺前的最后一次亮相。
酒本無罪,或許是因為它恰巧在某些特殊的時刻引燃了某些人潛藏在心底的人性之惡,又或許它只是被著書人用來編排故事的某個道具,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