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酒,我們也許會想到詩仙李白的《將進酒》,會想到杜牧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酒,是中國遠古先民發明的一種飲品,伴隨著各種酒而產生的豐富多樣的酒具,更是蘊含著古代先民豐富的政治軍事、外交禮儀、文化生活等內涵。
酒文化不僅是釀酒文化,飲酒文化,同時也是酒具的文化。美酒瓊漿,離不開盛裝它們的酒具。
幾千年來,酒具隨著中國酒的發展而發展。描寫酒具最具體的要數金庸老先生的《笑傲江湖》了,喝什么樣的酒,用什么樣的酒具,可以說是中國酒具文化的集大成者。
酒,到底是什么時候發明?是誰發明的?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酒具卻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既然有了酒,酒具就是一個必然的產物。
龍山文化出土的黑陶杯,胎體輕薄,陶質細膩,口徑8厘米,足徑8厘米,高12.5厘米,是龍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品種。全國各地的文物中,不乏當地深具其代表性的酒壺、酒杯等文物,多以陶器為主,可見中國酒歷史之悠久。
《笑傲江湖》中,祖千秋也提到:“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喝汾酒當用玉杯,唐人有詩云‘玉碗盛來琥珀光’;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杯增酒之香,古人誠不我欺。”祖千秋還談到,葡萄酒要用夜光杯,飲酒如飲血;高粱酒需用酒爵,始有古意;米酒當用大斗,方顯氣概;百草酒用古藤杯,大增芳香之氣;紹興狀元紅,需用古瓷杯;梨花酒需用翡翠杯;玉露要用琉璃杯。······。
金庸老先生的描述,雖有夸張,但總的來說我國古代飲酒還是很注重酒具的,而不同的酒具,不僅反映了當時制作工藝的技術水平,也反映了當時酒品類的豐富。
酒文是我國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載體。禮樂制度是古代華夏文明的要素之一,而酒禮器具則是禮樂制度的重要載體。
當下,我國酒文化發展也是空前繁榮。從釀酒技藝、釀酒文化;從水土、氣候,到原糧、原料;從包裝到宣傳;從大營銷到社群營銷。唯獨缺少了酒具的挖掘和傳承。
說到酒,不能不說茅臺。而茅臺的小玻璃酒杯,卻恰恰是最不適合飲用醬香酒的。
汾酒的竹節杯酒具,古井貢的步步高升酒具,更是被發配不知幾千里了。
縱觀我國古之酒器,其中盛酒的有尊、壺、卮、皿、鑒、斛、觥、甕、瓿、彝等,飲酒的有觚、觶、角、爵、杯、舟。時至當今,我們好像只剩下了大玻璃杯······。
中國白酒的大發展,不要僅僅發展酒產品,也要注重酒具和衍生品的發展,才能讓中國白酒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