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濕熱交蒸,正是暑氣正濃之時。把酒微醺,以消煩暑,是古人避暑的良方。趁繁花正興,和著潺潺蟲鳴,一杯酒釀入喉,好不清朗自在。
賞荷飲、碧筒飲、出游飲……古人在大暑之日飲酒的方式別出心裁,多種多樣,呈現出一幅幅動人的飲酒美學圖景。
賞荷飲:一席荷花宴,滿池醉瓊漿
隆暑方盛,花香滿塘,古人鐘愛風雅的賞荷之飲。每逢暑日,文人雅士常常攜上家眷臨河觀花,或者與三五好友一起泛舟其上,把酒言歡。古時,杭州西湖就是人們賞荷飲酒的圣地,文人閑聚,士女云集。北京的什剎海,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都是盛夏的好去處。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唐代詩人韋應物就很喜歡賞荷飲酒,有水中芙蓉相傍,酒氣與荷香融為一體,再賦詩文一首,方不負這瀲滟景色。
碧筒飲:酒味雜蓮氣,香冷勝于冰
《輟耕錄·解語杯》中記錄著一則飲酒的雅事:“七月九日,飲松江泗濱夏氏清樾堂上。酒半,折正開荷花置小金卮于其中,命歌姬捧以行酒。客就姬取花,左手執枝,右手分開花瓣,以口就飲,其風致又過碧筒遠甚,余因名為解語杯,坐客咸曰然。”
碧筒飲,就是以荷葉為壺,以荷莖為管,刺穿荷心之后,美酒從荷葉上順著荷莖流下來,以口飲之。這種別具風格的飲酒方式最早出現在曹魏時期,由來已久。如今,濟南一帶的人們還保留著這種飲酒方式,不僅頗有閑趣,而且酒的濃香和荷的清香匯在一起,風味獨特,實屬妙哉。
出游飲:倚天地而臥,看暑色灼灼
夏飲宜郊,出游飲酒的避暑之法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青睞,曲水流觴就是夏日飲酒最具雅趣之事。一壺美酒,一群知己,閑坐溪邊吟詩作賦,談天說地,怎能不叫人向往。“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酒里少了暑氣,或是暑日沒了美酒,都不能成就《蘭亭集序》的佳話。
除了邊喝酒邊作詩以外,喝酒也不會將就,避暑之飲講究的就是“清涼”二字,這酒當然也要冰冰涼涼、沁人心脾才叫完美。王公貴族有冰鑒,平民百姓自然也有冰飲之法,只需將酒置入山中深井之中,幾個時辰之后就能喝上爽口的美酒。一杯山野酒釀,一首醉人詩行,足矣!
河朔飲:月色映杯盞,酒香暑色濃
曹丕《典論》有云:“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于無知。云以避一時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飲。”三國魏文帝時,光祿大夫劉松之奉命去河朔統率袁紹的軍隊,誰知他卻總與袁紹的子弟晝夜不停地飲酒,說是喝酒喝到酩酊大醉之時,就察覺不到夏天的炎熱了,后以“河朔飲”指夏日避暑之飲。
小酌怡情,我們雖不能借鑒古人的一醉方休,但卻可以效仿他們喝酒的暢意。覓一處安寧,冰一壺美酒,以月色下酒,以歲月入喉,好不瀟灑快活。
夏荷曼舞蟲鳥鳴,不妨舉杯共我傾。古人的雅趣暑飲獨有一番風味,不論是花下獨酌還是舉杯共飲,一縷暑色入酒,驅走溽暑煩躁,醉臥花色迢迢。在大暑之日,飲一杯東方國賓,看山河窈窕,品歲月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