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酒業人都很忙。不是在上海酒業博覽會,就是在去天津全國糖酒會的路上,一線城市閃現酒界人忙碌的身影。新時期酒水市場重拾信心,進入“城市巷戰”模式是全國市場總體進一步向好的兆頭,保持樂觀是看待行業現狀的正確心態。
名酒近來無疑好事不斷。在廠家與商超的共同努力下,53°飛天茅臺的價格漸趨平穩,社會各方擔心的“炒飛天”得到遏制,茅臺酒階段性的回歸理性。另一方面,這也無疑證實了“事在人為”的不變真理——辦法總比困難多。細細想來,在當今中國,物質商品極大豐富的背景下,非要把一瓶酒弄的和40年前,物質匱乏時期買自行車、縫紉機等四大件一樣,半夜排隊、憑票、托關系、限量購,神龍見首不見尾,真的是值得行業夸耀和贊許的事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總體來說,高端酒散發的魅力為酒業整體塑造了頗為正面的形象,也體現在這一群體對具有影響力的社會公益活動的傾力支持上。酒業龍頭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這也決定了它們無論是在品牌營銷,還是在廣告宣傳,乃至產品定位上突出文化主旋律,以此作為對全社會的責任與回饋。這一點無論是在今天國窖1573贊助《故事里的中國》、還是中糧長城“十一”前后頻現《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院線,都得以充分體現。這也是未來酒行業文化的發展趨勢之一,將帶動更多的酒企投身其中。
對于省酒與中型酒企業來說,2019年正是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酒業博覽會上強調“新周期”時指出了四個特點:1、生產規模沒有增加,甚至減少,而集中度在強化;2、產品升級換代成為顯著特征;3、企業開始注重品牌和新的推廣方式;4、發展新動能借助創新。這些特點在中端群體中尤為突出,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對這一群體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需要企業處驚不亂;產業升級換代需要通盤考慮時機與對策;新的推廣方式意味著更多的平臺投放與人工、成本飆升;新動能的創新更需要大膽的試錯與承受力。這些都是企業家們面臨的核心問題。
借助行業整體上行與經濟大勢,低端酒剛剛經歷了一番價格的小幅上調。雖然從外部經濟環境來說,大眾酒仍有上漲的空間與趨勢,但今年不期而遇的豬肉漲價等因素,也給餐飲消費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美酒與美食是天然的一對兒,如何應對餐桌上的消費變化,也許是接下來幾個月酒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這個月,“雙11”一如既往的將成為消費者的網上狂歡節日,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已經充斥著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們的促銷廣告,不少傳統商超也不甘寂寞,加入到APP促銷的洪流中來。有意思的是,近年來酒水產品在電商交易的比例逐步上升,已經成為大型電商無法忽視的贏利點,BAT紛紛哭喊著要“酒駕”,不開個酒頻道都“不好意思見人”,連以手機起家的某米也難“免俗”。互聯網的加入無疑放大了酒行業的影響力,對企業來說縮短了與終端消費者的距離。希望企業能充分利用好這一“送上門來”的優勢,而不是僅僅把互聯網作為賣酒和宣布漲價的“消息樹”。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19年第11期)
李澎,《中國酒業》雜志副總編,資深酒業媒體人。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副主任,從事酒業快銷、IT電商、自動識別等眾多專業媒體新聞報導及出版工作多年,曾主持編寫《中國酒業課題研究匯編》(2011-2012)、《2013中國酒業研究報告》、《中國酒業發展現狀白皮書》(2013-2014)等行業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