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橘子、蜜桃、獼猴桃、芒果、熱帶水果、黃色水果、釋迦果、糖果、櫻桃、香蕉、鳶尾花、花蜜、梨花、玫瑰花、香葉、小茴香、西府海棠......”
“蜜香、奶油、香草冰激凌、椰蓉、黑巧克力、糍粑、烘托咖啡豆、烏梅、西梅、焦糖漿、紅薯干......”
“工業感、骯臟感、瀝青、焦油、泥煤、干草、馬廄、汽油、鋸屑、家具臘、墨汁、舊書、潮濕的碗柜......”
“廣式糖水、菠蘿罐頭、橘子罐頭、水果罐頭......”
以上這些,你以為會是個植物園中的水果鋪?
一個中西合璧的糕點鋪?
一個老式陳舊的工廠辦公室?
或者一個廣式糖水店?
NO!NO!NO!
都不是,這是"品酒大師“”的世界。
一個靠豐富想象力支撐的世界......
01 鼻子
第一次看這種酒評,像遭受萬點暴擊,整個人都處于震驚+懵逼狀態。
緩過神,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鼻子?用手一模,發現臉上這個凸起居然存在。
拿手指捅捅鼻孔,是兩個,和別人一模一樣,時不時還有氣流進進出出。
貌似功能和形狀基本符合鼻子特征。
拿起陳舊的書本、孩子的墨,把腦袋伸進碗柜,嗯!各有各的味兒。
走進超市,站在水果區,閉眼、睜眼來回聞水果,確實異香紛呈。
由此可見,鼻子沒問題,還可以分辨各種氣味。
只是端起酒杯輕嗅,香是香,卻依然說不出是什么香。
02 嘴
把酒倒進嘴,通常先感受到辣(這是酒精對神經的燒灼感),然后是甜、酸,之后酒到舌根會苦、咸。
入喉落肚,酒氣上涌,其對鼻腔的沖擊,會讓你感受到香。
有時咂么咂么嘴,還會感受到澀。
酒的味道基本就這些,唯一不同是這些味道的調和程度。
好酒,五味協調不露頭,回香持久;至于差的,各有各的差法。
如果舌頭沒毛病,都能嘗出這些味道。
每個人的口感不同,對各種滋味的感受也不同。
所以同一款酒,每個人的品飲感受不一樣。
但很少有人,能像品酒大師那樣喝出花兒來。
他們是怎樣修煉的?很是令人困惑……
03 腦子
很多人第一次領略董酒,會感慨它的“泔水味”、“臭腳丫子味”,甚至“屎味”。
乍一聽,甚是不雅。
但轉念一想,這和花香、果香乃至亂起八糟的各種味兒,并沒什么不同。
由那才知道,大師們的各種香不是聞出來,也不是品出來。
全是憑腦子想出來的。
有的大師愛吃菠蘿,有的愛吃橘子,還有的愛吃各種各樣的茶點,于是各種香氣全都冒出來了。
表面上他在品酒,實際上卻神游天外。
如果你聞不出、喝不出各種香,這很正常。
只要敢想,那就離大師近了一步。
04 學習
完全憑想象,也不行。整日開口閉口瞎胡謅,容易露餡。
必要知識還是要儲備,各大主流香型品牌以及工藝特點,必須要了然于胸。
要香氣輕的,配清新香氣;香氣重的,配重口味香氣;實在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還可以說些稀奇古怪的氣味。
就像汾酒的青蘋果味兒,西鳳的酒海味兒,董酒的榴蓮味兒,吞之乎的陳味兒等等。
總而言之,要做到香氣匹配、有的放矢。
酒會不會品評,是次要問題,各種描繪香氣的詞匯,要多多收集。
描寫氣味的詞,積累的越多,就越有成為大師的潛力。
當練到活學活用,一個嶄新的大師就誕生了。
06 大師
有些大師,就像充氣娃娃廠里的裝配工。
普通酒友們,有的裝胳膊,有的裝大腿,他們負責裝B。
有的大師混日子,有的漫不經心,還有的兢兢業業、認認真真,把B裝的又快又穩。
兢兢業業,認認真真是好事兒,可偏偏把B裝大了。
這類大師的思維模型,就像冠狀病毒,每個凸起都聯著一串描繪氣味的詞兒。
當思維運轉,凸起就瘋狂外延,直接把詞匯拽過來套上。
經常有什么xx兌xx媲美茅臺,xx兌xx媲美xx,好像比國家級專家還牛。
他們就像盲人騎瞎馬,在白酒的世界狂飆。
抖音、快手上,這樣的大師越來越多。
少跟他們跑,容易掉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