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酒的香型是怎么來的?
香型的劃分要從1936年的第2屆全國評酒會說起,當年與評的酒共有196種,只有一套標準,評比、打分只看色、香、味。所謂品酒,七分靠聞、三分靠嘗,不同品牌的酒風格特點不一樣,香氣不占優的酒可能會吃虧。有的酒廠覺得不公平,然后就開始了香型研究。
買酒一定要認準上面這些標準號
1979年第三屆評酒會時,劃分了4種香型,后來越來越多。以后歷次評酒會上,不同的香型評酒標準就不一樣了。
香型必須國家或者地方標準,沒有標準的不算,有些酒瓶上印有陶香型、井香型,那是廠家自封的,沒有標準依據,不能算數。
二、香型雖多,地位不同
十二香型的地位不一樣,業內有四大基礎香型、五大香型、五小香型、十大香型、兩小香型的說法,用一張圖來描述更直觀一些
里面比較重要的是四大基礎香型,與其它8種香型的關系,書上是這樣介紹的:
紅框為四大基礎香型
這張圖不太好理解,我重新做了一遍并做了標注:
香型之間的區別在消費者看來是口味不同,在廠家看來就是工藝和原料不同,實際上口味就是由原料和工藝決定的。
·
三、不同香型之間的區別
1、原料
不同香型用得原料不一樣,反映在口感上,高粱讓酒醇厚,玉米醇甜,大米爽凈,糯米稠綿,小麥生香。
2、發酵溫度與用曲
凡是名酒,在釀酒時都用到了大曲(董酒為大、小曲并用);在香型上,只有濃香、醬香、清香、鳳香與董香型獲得過名酒稱號。
紅色是獲得過名酒稱號的香型
一般來說,發酵溫度越高,酒的味道酒越重,清香型要的是一清到底,所以發酵溫度低,時間短。醬香酒發酵溫度高,所以比較醇厚、濃郁。
3、發酵時間
酒的口味輕重,除了溫度外還與發酵時間有關,同等情況下發酵時間越長,酒的味道就越重。
結合發酵時間、發酵溫度和原料,想想為什么董酒被專家評為“香艷露騷,味濃豐潤”為什么喝了醬酒立即喝清香酒會覺得沒味?
4、風格特點
不同的香型口味不一樣,同香型、不同門派口味還不一樣,我把一些香型又做了細分,好酒的味道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在傳統文化里,一代表少,三代表多,九代表無限多,12種香型太多了,每個香型下可能又有各種門派,其中濃香型下面有人給了9派,白酒從業者都不一定能記住。
四、這么多類型怎么選擇?
所以與其說香型,我更愿意提香系這個概念(自己瞎編的)。下圖中每個顏色代表一個香系,共有5個;醬香系、濃香系、清香系、米香系和融合香系。
1、醬香系
醬香型的味道比較濃郁,有一股很濃的醬香味,由于醬香型酒味比較濃,所以喝慣了醬酒后再喝清香酒會覺得寡淡。
同樣是醬香酒,有貴州風格、還有四川、北方風格,有大曲醬香,也有麩曲醬香。不同的品牌在口味上又有不同的特點,人們比較接觸較多的是茅味,這種風格的酒比較容易接受。但是現在醬酒非常熱,價格明顯高出其他香型一大截。有靠譜的廠家和渠道建議選擇這一類。
2、清香系
酒如其名,要的就是清字當頭,凈字到底。但流派上比醬香還要復雜,即有以汾酒為代表的大曲清香、又有以江津為代表的小曲清香、有以紅星為代表的二鍋頭、又有采用江淮派老五甑工藝的老白干、更有用青稞釀酒的青稞酒。
性價比較高的清香酒一覽
種類雖多,但是清香系能賣到大江南北的不多,以汾酒、紅星、江小白為主。
紅星一直用價格便宜,酒質說得過去的麩曲二鍋頭立足,人們的印象就是低端酒,實際上紅星也有大曲二鍋頭,像紅星高照1949,酒質比青花20都好,但銷量和知名度一般。
3、濃香系
濃香酒口味上比清香濃,比醬香淡,用糧種類多,有只用高粱的瀘州老窖,也有用多種糧食的五糧液、劍南春;有老五甑工藝的洋河。有原窖工藝的瀘州老窖,還有跑窖工藝的五糧液,值得喝得有這么幾個:
值得喝的濃香酒
濃香酒同一個窖池、同次蒸餾出的酒酒質也不一樣,一般要分成6段,從頭到尾分別是:酒頭、特曲、頭曲、二曲、三曲和酒尾,酯類濃度,酒精度越來越低。
其中特曲這一段屬于優質酒,占比很少,即便是百年老窖池一般也達不到20%。20年左右的新窖池也就是5%左右的樣子。所以濃香酒講究窖齡,沒有老窖池的酒廠,酒質上限比較低。
買濃香時,高端、次高端酒盡量在百年老廠里選;新成立幾十年的,可以考慮中低端酒(前提是性價比高)。
講究窖齡的香型不多,醬酒不用太關注窖齡,清香型講究用新地缸,而鳳香型必須用新窖泥(窖泥老了得換新的)。
4、融合香系
按照國家標準,兼香型指的是濃醬兼香型,釀酒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釀,就是用醬香酒的工藝、在濃香酒的泥窖里直接釀酒。由于發酵時間長,酒的風格偏醬香,代表產品是白云邊,建議12年或者20年。
另一種是兩步法,濃香、醬香酒分開釀,然后分開儲存,最后按照8:2的比列勾調,代表產品是玉泉酒、郎酒。
本次分享到此結束,看完的你想了成為白酒王者的話,點點關注,帶你成為酒桌上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