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汾酒,這山西白酒老大跟茅臺打打鬧鬧很多年,最大的矛盾還是它倆的“國酒”之爭。
自打1952年第一屆評酒會上拔得頭籌,茅臺就以“國酒”自稱,確實在很多人眼里,各種大型國宴用酒都是茅臺,久而久之,國酒茅臺深入人心。
為了穩固地位,茅臺開始申請“國酒”稱號,從2001年開始,一共申請了9次國酒商標,屢敗屢戰。
當時其他白酒怎能袖手旁觀,很多同行都站出來反對,瀘州老窖、杜康酒、五糧液都加入了反抗的隊伍,然而其中最生氣的不是五糧液,而是山西汾酒。
汾酒極力反對茅臺,質疑茅臺不僅在萬國博覽會上作假,就連國宴用酒也很少,汾酒才是62年前共和國第一國宴的首款用酒。
是什么讓山西汾酒如此自信?
1、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得主
在1915年萬國博覽會,中國總共獲得1218個獎牌,其中象征著最高品質的甲等獎章56個,而汾酒是唯一一個獲得甲等大獎的白酒品牌,這個獎項在白酒界里分量很重,含金量也極高。
拿獎后的汾酒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
2、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酒廠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是最能代表汾酒歷史悠久和知名度的吧、
山西杏花村是我國蒸餾酒的發源地,自6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就開始釀酒了,其中汾酒有著四千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酒魂”。就連如今的貴州、四川、陜西等省的白酒,多多少少都跟汾酒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據說200年前,山西鹽商到貴州經商,就是用貴州當地的高粱、玉米、小麥做原料,用汾酒的釀酒工藝釀酒,這才有了茅臺,也有了“茅臺老家在山西”的說法。
另外,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還是宮廷御酒,被漢武帝載入史冊《二十四史》。論汾酒的歷史,確實也沒有幾個能比得上。
3、連續五屆入選全國“十大名酒”
汾酒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連續五屆入選全國“十大名酒”,就連五糧液都落選過,汾酒卻此次上榜。
新華社還曾在報道中寫道:全國每1斤名酒中,就有半斤出自杏花村汾酒廠。
汾酒巔峰時期,連續六年獲得白酒銷量冠軍,產量是五糧液的4倍,茅臺的6倍,占領市場份額高達80%,從1988年到1993年連續六年獲得中國白酒銷量第一,那時候的白酒市場,壓根沒“茅五劍”什么事,就連slogan都高人一籌:汾酒必喝,喝酒必汾。
只可惜,如今的汾酒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在白酒行業步入“營銷為王”的時代,“汾老大”頂多算個“山西王”,汾酒到底怎么了?
“汾老大”慘遭滑鐵盧
汾酒跌落神壇可能有以下2種原因:
1、定位錯誤
1988年底,國家下達“統一降價”的政策,各大名酒紛紛響應號召降價,汾酒作為當時的老大,十分豪氣,直接就從30元一瓶降到了15元一瓶。
后續,為刺激市場活力,政策放寬,各大白酒又重新漲價,只有汾酒沒動,堅守本心,在低價路上一去不復返,就這樣錯過了黃金機遇。時至今日,茅五劍早已一騎絕塵,只有汾酒還在中低端市場徘徊,錯失高端白酒市場。
2、假酒案
1998年的“假酒案”也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98年春節,央視報道了山西朔州假酒案,查出來罪魁禍首是汾陽市杏花鎮一個叫“中杏酒廠”,這個廠離汾酒酒廠特別近,當時的汾酒也受牽連,雖然跟它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社會輿論,媒體大肆渲染,再加上汾酒公關危機不足,案發十天后,才出來解釋跟它沒關系。
但是大家依然不買賬,所有矛頭都對準了汾酒,稱霸一方的汾酒不得不接受停業整頓的現實,一夜間跌落神壇。
這么多年過去了,汾酒幾次試圖王者歸來,但是國人對汾酒的認識還停留在那幾十元的光瓶酒,黃蓋玻汾,紅蓋玻汾。
即便汾酒的地位大不如前,但是并不影響老酒民對它的喜愛,市場上對汾酒的評價依然很高。
就拿黃蓋玻汾來說,幾乎囊括了中、青、老三代,成為很多老百姓心中的口糧酒,酒體清香純正,入口柔和,雖然比不上高端品牌,但卻吊打市面上一眾酒精勾兌酒,讓人喝完還想再喝。
曾經的“汾老大”早已成為歷史,即便有遺憾,但遺憾都是暫時的,或者汾酒一直在隱忍蟄伏,等待著下一個風口的到來,厚積薄發,伺機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