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雖遲但到”。復雜的理化公式,堆積如山的試卷,黑板上的倒計時,都將化作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殺。
很多人不只對1977年恢復高考印象深刻,更對20世紀70年代那段洪流激蕩的歷史有別樣情愫。那段時間,除恢復高考之外,還有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中美建交等重大歷史事件相繼發生。而70年代的茅臺酒外觀也經歷了重大變化,烙印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1970-1979年貴州茅臺酒
今天,我們就跟茅臺愛好者一起了解70年代茅臺老酒特征及其收藏價值,尋找崢嶸的記憶,感受歲月的情懷。
內銷酒 “三大革命”背標
1967年下半年到1982年底期間生產的內銷茅臺酒,被稱為“三大革命”。這是因為它們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并且背標上寫著“解放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三大革命運動”。
1971年金輪牌貴州茅臺酒
眾所周知,周恩來總理一生喜愛茅臺酒,多次在重要宴會上用茅臺酒招待客人。70年代,茅臺的發展更是多次獲得周總理的關懷。
1971年,總理辦公廳曾致電茅臺酒廠,詢問赤水河上游的水源情況。1972年,國務院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再次強調:“為確保茅臺酒的質量,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赤水河上游不準再建廠礦……”
1972年2月2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歡迎宴上, 周恩來總理與首次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干杯
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大”期間,周恩來總理繼毛澤東主席之后明確提出了“生產萬噸茅臺酒”的目標。
因為這些特殊的歷史背景及文化意義,“三大革命”成為“老酒明星”。對于茅臺愛好者和藏家來說,“三大革命”極為珍貴,只要有機會入手,大多便會珍藏而非飲用。
內銷酒“兩種商標”
1954年茅臺酒廠正式注冊的第一個商標是“金輪牌”,主要面對國內市場。1983年后,“金輪牌”才更名為“五星牌”,因此70年代的內銷茅臺酒主要是“金輪牌”。
1978年金輪牌貴州茅臺酒
1978年,內銷茅臺酒還使用過“葵花牌”,這個過程有點曲折。
1966年以后,國內多種白酒的商標陸續經歷了改用其他商標、又換回來的過程。外銷茅臺酒也由“飛天牌”商標改用“葵花牌”商標,并在1975年2月又換了回來,當時未使用完的25.8萬張“葵花牌”商標被暫時封存在倉庫里。
1978年,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茅臺酒廠將25.8萬張“葵花牌”商標用在了內銷酒的包裝上。于是,市場上出現了正標為“葵花牌”,背標有“三大革命”字樣的一批茅臺酒,行業內稱其為“三大革命葵花”。
1978年貴州茅臺酒(三大革命葵花)
由于是特殊年代的產物,且數量屈指可數,“三大革命葵花”每次露面,都會引來藏家們的高度關注。
1978年內銷茅臺酒大部分為“葵花牌”,直到10月以后才恢復“金輪牌”,因此1978年“金輪牌”茅臺酒產量不多,能夠保存到現在的更少,所以收藏價值非常高。
三種材質酒瓶同時存在
酒瓶不僅僅是盛酒的容器,也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工業發展信息。70年代“金輪牌”內銷茅臺酒有乳白玻璃瓶、細白瓷瓶、黃釉瓷瓶三種包裝。
土陶瓶雖然透氣好,有利于酒液的“陳化”,但是表面粗礪,能看出制坯時的銜接痕跡,而且容易發生酒液滲漏的情況。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茅臺酒廠都在不斷探索并改進酒瓶。
1972年金輪牌貴州茅臺酒(土陶瓶)
50年代末,外銷茅臺酒開始使用外觀精美的白瓷瓶。它是用1300度高溫燒成的,穩定性強、抗氧化、耐腐蝕,適宜長期存放酒液。不過,白瓷瓶制造成本高,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70年代,都只是外銷茅臺酒使用白瓷瓶,內銷茅臺酒使用土陶瓶。
1970年”外銷“葵花牌貴州茅臺酒(白瓷瓶)
1966年以后,內外銷茅臺酒都開始使用乳白色玻璃瓶。它擁有白瓷酒瓶的所有優點:透氣、避光、不易滲漏、造型美觀,而且造價低,適合推廣使用。至此,普通茅臺酒的瓶型基本穩定下來,沿用至今。現在,很多其他品牌的醬香酒也使用乳白玻璃瓶。
1976年金輪牌貴州茅臺酒(乳白玻璃瓶)
包裝箱和酒瓶包裝材質雙雙升級
《中國貴州茅臺酒有限責任公司志》記載,20世紀50年代初,茅臺酒外包裝就開始使用木箱了。箱底與酒之間填充稻草、谷殼,用來防止運輸中的擠、壓、震、碰撞等。
貴州茅臺酒早期使用的木箱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及紙質材料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輕便美觀的瓦楞紙箱占據了包裝行業的市場鰲頭。1973年,茅臺酒外包裝與時俱進,內銷酒及外銷酒都開始使用紙箱,箱內填充物由稻草、谷殼改為瓦楞紙。
貴州茅臺酒早期使用的紙箱
70年代的酒瓶包裝也升級了。在塑料袋、彩盒等包裝出現以前,中國人一直是用棉紙包裹物品。茅臺酒也用棉紙包裹,主要起到三個作用:一是棉紙松軟,防止酒瓶碎裂;二是棉紙柔滑,保護瓶體標識清晰完整;三是棉紙透氣,幫助酒體繼續發酵。
1970年金輪牌貴州茅臺酒(棉紙包裝)
70年代帶棉紙的茅臺酒價值很高,一是因為從棉紙上能直觀地看出歲月的滄桑,二是因為原裝棉紙越完整,酒瓶品相越好,酒體往往也比較飽滿。
《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志》記載,貴州茅臺酒的棉紙包裝自1958年開始,到1987年全面停止使用,一直沿續了30年之久。為了提升出口產品的品質,增加銷量,飛天牌外銷貴州茅臺酒在1976年就卸掉棉紙,改用彩盒包裝。
1979年外銷飛天牌貴州茅臺酒(彩盒包裝)
70年代的茅臺酒像一面鏡子,在照亮茅臺文化的同時,也折射出時代的滄桑。
70年代,中國實行計劃經濟,人們購買商品需要各種票證,所以基本沒有假貨,也沒有假酒。70年代的茅臺酒,保存了40多年,早已成為收藏級佳釀:香氣典雅,色澤金黃,酒體醇厚。
在當時,中國糧食短缺,純糧釀造的茅臺酒產量也很低。人們沒有收藏觀念,更不會主動收藏茅臺;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大多數茅臺都已經被喝掉。所以,70年代留存到現在的茅臺酒,經歷了幾十年的消耗,無論是哪種商標,無論哪種材質的酒瓶,,存世量都已經非常少了,其收藏價值更加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