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飲酒的寂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曹操飲酒的豪情壯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范仲淹飲酒的愁緒;把酒仰問天,古今誰不死,是白居易飲酒的灑脫……古代有很多關于飲酒的別稱,“酒徒”、“酒狂”就是如此。但是如今卻成了貶義詞,今天小酒瓶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稱呼的來歷!
“酒徒”一詞的來歷
“酒徒”這個詞語在最初是沒有貶義的,最早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出現,是一個關于劉邦的有趣故事:
酈生名酈食其,陳留高陽人。好讀書,有奇謀,家貧落魄卻放蕩不羈,故人們稱他為“狂生”。漢高祖劉邦起義后,久攻陳留不下。正在無計可施之際,酈生前去求見,他對看門的軍士說:“請你通報一聲,說有個60多歲的儒生來見。”軍士說:“將軍向來討厭儒生。過去有個儒生來見,他把儒生的帽子摘下來當夜壺撒尿。平時說話,一提到儒生他就大罵,所以最好不說是儒生求見。”酈生說:“但說無妨,你就這樣去通報吧。”軍士只好進帳通報。當時劉邦坐在床上由兩個女人為他洗腳。他問道:“來的是怎樣一個人?”軍士說:“看樣子像個大儒,穿的儒者衣服,戴的儒者帽子。”劉邦說:“你就說我正在為天大的事發愁,沒有閑功夫見儒生。”軍士出來傳達了劉邦的話,酈生怒眼圓睜,呵軍士說:“你再滾進去通報,就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儒生!”劉邦聽是酒徒求見,馬上停止洗腳,說:“快請客人進來。”
后來這個“高陽酒徒”跟隨劉邦,計克陳留,被劉邦劉邦封為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后來在武關,勸降秦將兵不血刃的拿下武關,幫助劉邦攻入咸陽,滅亡秦朝。于是“高陽酒徒”這個詞就流傳了下來,酒友們看一下是否和今天的“酒徒”有著天差地別的含義呢?
“酒狂”一詞的來歷
“酒狂”這個名稱最早也是在漢朝出現的:漢宣帝時期有個蓋寬饒,為人剛直清廉,在一次漢朝達官貴人的聚會中遲到,蓋寬饒為了避免罰酒說:“不要讓我多飲酒,我是酒狂!”丞相魏侯說:“他醒的時候就狂,何必飲酒。”
但是在歷史上最著名的“酒狂”并不是上面這個人,而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名士劉伶,相傳劉伶嗜酒如命,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使人扛著鍬跟著,說:“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還曾發出“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后世都把劉伶這樣敢于反抗傳統禮法、對自由自然的向往、縱酒避世的人稱為“酒狂”,由此看來“酒狂”這個詞的意義和今天我們理解中的“酒狂”也是有區別的!
上面就是小酒瓶今天給酒友們分享的古代關于“酒徒”、“酒狂”的來歷了,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今天很多人口中的“酒徒”、“酒狂”有一些區別呢?所以為了避免酒友們被其他人稱呼為貶義的“酒徒”、“酒狂”,所以我們需要:適量飲酒、健康生活!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如白居易一般“百事盡除去,唯余酒與詩”愜意、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