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鎮,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下轄鎮。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地處貴州高原西北部,大類山脈西段北側,北靠遵義,南臨川南。在郁郁蔥蔥的河濱地帶,建有“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渡河紀念碑”。 赤水河航運貫穿全境,仁藺、茅丹、茅習、遵茅公路匯聚于此,是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和連接歷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
茅臺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茅臺鎮是中國醬酒圣地,域內白酒業興盛,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茅臺四渡赤水。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
2016年10月14日,茅臺鎮被列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7年11月,茅臺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2017年11月,茅臺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請開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四川食鹽經赤水河道運入,至茅臺起岸,稱“仁岸”,成為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由于水陸暢通,八方商賈云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市場繁榮,成為“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家惟儲酒賣,船只載鹽多”的繁華集鎮,是黔北物資的主要集散地。因而一度改名“益商鎮”,簡稱“益鎮”。但終因人們習慣稱茅臺,已經難以改變,因而再度改為“茅臺鎮”。
茅臺鎮面積87.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2平方公里,轄5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
茅臺鎮區全景
茅臺鎮位于仁懷市城西13公里處的赤水河東岸,處于東經106°22″,北緯27°51″,依山近水,坐落在寒婆嶺下,馬鞍山斜坡上。
茅臺鎮地處赤水河谷地帶,地勢低凹。赤水河周圍的大婁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但在茅臺河谷一帶,卻只有400多米。
美酒河
氣候特征
冬暖、夏熱、少雨,年均17.4℃,夏季最高溫度達40℃,炎熱季節達半年之久。冬季無霜期長,溫差小,年均無霜期多達359天。而年降雨量僅800—900毫米。日照時間屬貴州省內高值區,年可達1400小時。
炎熱、少風、高溫,使微生物群在此因而易于生長而不易被刮去,大量參與酒的釀造過程。風速小,冬暖、夏熱、少雨、少風的特殊小氣候十分有利于釀造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
茅臺鎮老茅酒的風格質量特點是“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風格來自于歷經歲月積淀而形成的獨特傳統釀造技藝,釀造方法與其赤水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相結合,受環境的影響,季節性生產,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保留了當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跡。
以本地優質糯高梁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臺鎮老茅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老茅酒要經過兩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晾加曲(發酵七次)、七次取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后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準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在此期間,要經歷重陽下沙、端午踩曲、長期貯存等工藝環節的淬煉,制酒生產一年一個生產周期,順應季節變換,歷經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釀制而成的基酒還需在陶壇中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最后,采用酒勾酒的方式將一百余種不同酒齡、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進行組合,形成了老茅酒的典型風格。
老茅酒
工藝的季節性生產指茅臺鎮醬香酒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茅臺鎮醬香酒生產投料要求按照農歷九月重陽節期進行,這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隨時投料隨時生產的特點。采用九月重陽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節;二是順應茅臺當地氣候特點;三是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于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陽是中國的老人節,象征天長地久,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茅臺鎮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質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且無污染。峽谷地帶微酸性的紫紅色土壤,冬暖夏熱、少雨少風、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加上千年釀造環境,使空氣中充滿了豐富而獨特的微生物群落。
工業
鎮域內資源獨特,微生物體系奇異,具有得天獨厚的釀造環境,以盛產美酒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世界醬香型白酒主產區”、“中國酒都核心區”。
所獲榮譽
2017年11月,茅臺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2017年11月,獲得2017第二屆博鰲國際旅游傳播論壇2017年度文旅小鎮。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8月報道,茅臺鎮現侏羅紀早期大型恐龍足跡群,多達250個,距今1.8億至1.9億年。
茅臺鎮醬酒聯盟